等待处理…

“非典”是一面镜子

2023年10月16日

□文/龚明义

“非典”时期(迄今只有短短的几十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对一些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官员都进行了及时严肃的处理。在受到免职、撤职乃至开除公职处理的干部中,有省部级“一把手”、县委书记县长,还有局长、科长、卫生院院长等等。在近二十年来,为一项工作短期内处分这么多领导干部,在笔者的记忆中确实绝无仅有,因此给人们一种“非常之感”。

这种“非常之感”不仅普通老百姓有,不少政治言论家们也有。百姓有了什么感觉,或者装在心里,或者对身边的人说说罢了。言论家就不同了,他们的感觉要变成文章,在报刊和网上广泛传播,影响社会,例如有人撰文说“把他们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是当前斗争的需要,也是保证抗击非典斗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措施”。还有一家地方报纸刊登言论说,“非典”时期就是得有这种非常的“防非”吏治精神。

突如其来的“非典”的确不同寻常,因为它是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一种疫情,并且至今尚未找到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但是,要说“非典”来临之后,处理一些干部就是非常“吏治”之举,似乎值得商榷。其一,此间处分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引咎辞职,还是免职撤职,都是符合党纪和公务员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的,应该属于常规执纪行为。其二,“非典”时期没有另立新法规,也没有出台新的纪律。在平时,乱收乱罚,敛取不义之财的局长、站长难道不该撤职?临阵逃脱的卫生院院长崔某难道不应开除公职?不认真履行职责对疫情防治造成严重失误的官员难道不该引咎辞职?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产生了特别的“非典”吏治之感呢?笔者以为,问题在于往常这些本来是正常党政干部管理的基本要求,本应及时施行的常规纪律制度,在该用之时被搁置不用,或适用时也不完全正确的发挥其功能。可以说,正是由于多年来干部管理中纪律松懈,作风不严,使一些人养成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习惯,积非成是,如今才使一些人的观念中形成了严格执纪、严肃照章办事是“非常举措”的怪事。

将正常的事情非常化,那么正常的事情就难以正常了。反思一下近二十多年来屡禁不止的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超标准配车建房、公款送礼、乱收费乱罚款、私设小金库、突击提干、买官卖官等与领导干部有关的违法乱纪现象,主要根源应该在于执纪不到位。长期的官纪松懈,加上执法不公,使一些官员错误地认为法纪不足畏,有的因此走向自毁之路。面对“非典”疫情,有的官员渎职甚至违法乱纪,就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

“非典”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漏洞,也反映出了我们脑子里的错误观念。我们应该以“抗非”为契机,将“防非”吏治精神寻常化,还执纪执法以本来面目,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官纪松懈。只有当我们大事小事都以规处理,平时与非常时期都一样严格要求干部,我们才可能做到临危不乱、举重若轻,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上篇:托起“非典”患者生命之光
下篇:防“非典”勿麻痹勿恐慌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5/2003051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5/16/3178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