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
起源:天花曾是全球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现天花流行。
死亡: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达1.5亿人。天花也没有放过美洲,据记载,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于天花。
认知:面对天花的严重威胁,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防治天花的办法。唐代孙思邈根据以毒攻毒原则,提出取天花患者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1798年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成功地预防天花的蔓延,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发生了一个伟大的转折。之后,世界各国大量生产、发展和应用多种疫苗,控制乃至消灭一些传染病,接着人类又发明了抗生素、磺胺药,使很多传染性疾病药到病除,挽救了生命。1980年5月8日,欢乐的电波迅速传遍了全球,激荡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危害人类达数千年之久的头号瘟神——天花已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
疟疾
起源:疟疾这一古老的传染病如今仍在威胁人类。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等等,发病的最普遍原因是被传播疟疾的按蚊叮咬所致,当蚊子刺破血管吸血时,它把疟原虫注入了血中。它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和无任何不适感的两个阶段的反复循环。范围:疟疾大约威胁到90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在发达国家,疟疾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销声匿迹了。然而,,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国家,这种恶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还在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认知:人类在17世纪中叶首次发现治疗方法。二战后,已使用疟疾预防药。现在,已有多种疟疾药,各有其不同的药效及副作用,有日效和周效的,有单用或联合应用的。另外,人类第一支防治疟疾的疫苗可望在2004年出现,这种名为“FITS,S/AS02A”的疫苗在西非冈比亚的试验表明,它对儿童是安全的,并将于2003年进行有效性人体试验。
鼠疫
起源:鼠疫是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身上的蚤类携带该病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所致。历史上有3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
死亡: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1346-1665),其起源众说不一。不少史学家认为此次流行可能起源于中国西部、印度、中亚和俄罗斯南部,上述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古老的鼠疫源地。死亡: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据记载,从1664年8月8日至同年10月10日,伦敦死于瘟疫的人数达到49705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史上被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全世界死亡达千万人以上。在中国当时主要为南方各省,当时的香港也受波及。鼠疫很快在亚洲的其他国家逐渐蔓延开,死者逾百万,仅云南省死于鼠疫的人数就多于10万。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认知:第三次流行虽然地区广泛,但是控制比前两次迅速、彻底,因为当时已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一一鼠疫杆菌(耶尔森菌),初步弄清了鼠疫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加强了国际检疫措施,使人类与鼠疫的斗争进入了科学阶段,最终迅速结束了鼠疫流行。
登革热
起源: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范围:泛美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去年登革热在一些拉美国家流行;拉美地区已发现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患者25万多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0到数亿人感染登革热;凡有媒介伊蚊的地区,均可发生本病流行。本病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以及南太平洋岛屿分布较广,大多数国家同时存在3个或4个类型登革病毒的流行。认知: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以静卧、对症治疗为主,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禁用水杨酸类药物,以防加重出血倾向。研究发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头痛、背痛,骨和关节剧烈疼痛,消灭伊蚊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范围:自19世纪初,古典生物型霍乱开始由印度向外传播。1992年10月,新型霍乱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某些地区,至1993年4月已报告十万余病人,现已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人将其称为霍乱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死亡:在1817—1923年间,霍乱使千百万人丧失生命。认知:预防霍乱的措施包括: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灭蛆灭蝇。3.加强人群免疫力,霍乱流行时,有选择地为疫区人群接种霍乱菌苗。尤其是近年来基因工程口服菌苗和减毒活菌苗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将为霍乱预防提供更有力和有效的武器。
结核病
起源:肺结核病人咳嗽时咳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飘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感染。与尚未被发现和治疗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通常是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最容易感染结核菌。此外,在通风不良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中,一旦有人发生肺结核,其他人受结核菌感染的机会也较大。范围:随着结核杆菌的发现,抗结核药物的问世和应用以及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痨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后果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全社会对结核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少。然而,最新的调查却显示,近十余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又出现了重新蔓延的趋势,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有20亿人已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病者达900万人。认知:大多数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论文,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国猖獗流行,科赫氏的发现,为人类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脱颖而出。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终于问世。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爆发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范围:1918—1919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流感和肺炎。这次流感的最早记录,可以溯源于1918年3月的堪萨斯军营,随后共出现过3次大规模的爆发,分别在1918年春天,1918年秋天和1919年春天。之后流感迅速在几周内传到欧洲,随后在6月份传到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死亡:一般情况下,流感极少会危及生命,但1918—1919年的世界流感大流行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在此次流感结束时,有50万人因此而丧生,死亡者绝大多数为城市人口。这次流感仅持续6个月,却在全球夺走了4000万人的生命。认知:现在已有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对流感的流行株有效率约80%。由于病毒每年都有变异,疫苗也随之改变。流感疫苗是死疫苗。因注射疫苗而患流感是不可能的:疫苗注射后约二周才有免疫力,此期内仍有可能感染。此外,流感疫苗也不可能预防普通感冒。
埃搏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人类所知的几种最致命的疾病中的一种,一旦感染此病,死亡率将高达50%-90%。埃博拉病毒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等传播,潜伏期约为3周。
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症状为突然发烧、全身无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喉咙痛。接着,感染者会呕吐、腹泻,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最后内脏器官和皮肤都会出血。
起源: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原始而成员密集生活的社区,成为病毒从一个宿主向另一个宿主扩散的桥梁。鸟类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者。范围: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首先在刚果爆发。此后在加蓬、苏丹、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和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先后发现过。1995年,在刚果的同一地方又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苏丹的马力迪地区在1976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埃博拉出血热。1995年,非洲再现埃博拉出血热,2001年、2003年又再次出现流行。认知:1996年CDC发表了一份对埃博拉基因的分析,分析揭示在1976年和1995年两次热病爆发中肇事的病毒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变只有1.6%,这样就有可能利用病毒基因的保守性找到一种疫苗。
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该病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死亡人数: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880万人死于艾滋病。世界上感染艾滋病的人数每年递增500万。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发现于1985年。到2000年底我国大陆的艾滋病感染者达到300万人。范围:艾滋病的蔓延已成为跨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问题。它不仅使个体的生命面临威胁,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安全。认知: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尚无一种可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绝大多数艾滋病病人在发病后1-2年内死亡,艾滋病被称为“不治之症”。十几年来国外已先后开发出一二十种抗HIV新药。大多数病人经抗艾滋病药物的治疗后,大大延长了存活期。美国在临床试验的抗艾滋病新药是一种低毒性高效蛋白酶抑制剂,将其与现有抗HIV药物(如里托那菲)加工成复方口服胶囊,不仅治疗艾滋病疗效显著,还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据《台州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