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建一公司西高新枫叶新新家苑建设工地,来自凤翔的民工队长李明科告诉记者,他带了40多名民工在这儿已干了近3年的活,市建一公司项目部从来没欠过民工的工资,逢年过节,秋夏“两忙”之际,项目部经理马勇都能及时召开会议,提前支付民工工资,他们对民工太实在了,把民工和自己的职工一样对待。李明科干建筑活也有近20年的历史,先后和十余家建筑单位合作过,他说惟有和马经理他们合作最让人放心。这便是一个民工头眼中的马勇。
马勇工人出身,从工人到干部,再到全国建设系统劳模,一步一步从基层走上领导岗位,职务变了,地位变了,但他深知职工的疾苦,甘作职工的贴心人。特别是担任项目部经理以来,他能处处为职工着想,扑下身子为他们办实事说实话,依靠职工办企业、创牌子,焕发了职工极大的干劲,他们先后创建了5个市级文明工地和8个优良工程。在一个个成绩面前,职工从心底里称他为“大家的贴心人”。
这些天,正是预防非典加强工地安全管理的特殊时期,记者在工地看到,工地有专人每天按时消毒。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一公司枫叶新新家苑工地,对民工的宿舍也实行单人单床、定期检查卫生制度。为确保民工身体健康,项目部拿出专款,让每个民工队指定专人消毒和值勤。有民工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出来打工,无论在哪个工地,自己带个行李卷、衣服乱堆乱放,既不卫生又容易丢东西。马经理知道后,让项目部投资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个衣物箱。小小的衣物箱,温暖了民工的心。马经理就是这样处处时时从细小的事做起,关心、爱护每一个到工地的人。
依靠职工搞项目,依靠项目求发展,这是马勇挂在嘴边的话。他把工地创建“职工小家”活动和创建文明工地结合起来,从制度上规定了许多关心职工的硬杠杠。如“四必访”活动、交友帮扶活动,都规定了项目部领导定期看望有困难职工。在项目部,无论是哪个职工谁家有什么事,马经理知道后都会尽力去帮助他。职工郜景才,爱人工资低。家庭负担大,去年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正当老郜犯愁时,马经理立马拿出300元钱送到老郜手中,并从其他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之后项目部还拨出资金为其他5名职工子女上大学解燃眉之急。马勇就是如此帮助困难职工,正因为如此,项目部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荆工长是山西人,平时工作表现好,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父亲去世时,亲朋又不在西安,父亲的丧事可难坏了他。正在这时,马经理派人从前到后帮他料理完父亲的丧事。他在家也没多呆一天就跑到工地。有人问他:“你可以完全多休息几天呀!”他说:“有这么好的经理,我怎么能在家呆住?”
在硬件上,马经理为确保工地安全,投入近20万元,购置了建筑安全“三宝”,在工地生活区通过安装低压变压器,将220伏电压变成36伏的安全电压。面对众多下岗职工,马勇急他们所急,尽量在工地安排使用公司的下岗职工,仅这几年,他就安置下岗职工200多人次。在他的倡议下,项目部还为全体职工办理了安全保险。
项目部还设立了不锈钢报栏,修建了临时娱乐室,经常开展业余文体活动,使职工和民工处处感到“家庭”的温暖。由于他们建家活动搞得好,今年被西安市交通建设工会命名为“职工小家”,马勇本人也被公司工会评为首届“职工之友”。
本报记者 阎冬 通讯员 姜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