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琴和同事们这几天忙坏了,一场非典将原本就琐碎的社区工作又推向了更深层次,上门了解情况、走访弱势群体、检查环境卫生、向上级汇报工作,似陀螺一般的忙碌,这位49岁的社区女主任没有一丝怨言,她说自己下岗后有很多选择,竞聘到社区当主任一是喜欢这个工作,二是想为大家服务,工作哪能讲条件。
张海琴忘不了上世纪末的那一天,她从为之奉献了青春的西安新华橡胶厂下岗时的心情何其沉重。自己经历了企业的兴盛,在厂内重要部门担任了几十年的领导,对企业的感情很深,一下子走进了下岗行列,失落感油然而生。很快,她便调整了心绪,决定出去找一份工作,毕竟孩子要上学,老人要赡养,家人要生活。张海琴还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一遍遍问自己,我适合做什么?我没有年龄优势,我拿什么占尖?失望时,她不断鼓励自己:我在国企曾是各部门抢着要的人,我有能力去应聘。不久,女儿同学的家长告诉张海琴碑林区和新城区搞下岗工招聘试点,张海琴思索了半天放弃了,她喜欢干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在张海琴寻找这种全新的工作之时,莲湖区青年路街办决定社区所有居委会主任由下岗职工担任的消息传开了。2001年6月经过报名、政审、演讲、群众选举等等环节,2001年7月1日张海琴当上了莲三社区居委会主任。
“当时要求应聘者年龄在45岁左右,年龄上我根本不占优势,有许多条件比我好的人也去应聘,不过在国企学到的东西给了我应对的勇气。”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莲三社区是五个女人唱大戏。这不,群众举报,有一居民上月19日从北京回来,多方寻找后于24日登记在案,可约其进一步检查期间此人不知去向,张海琴和其它几位主任一起在此人楼下守候数日,还想方设法弄来其手机号码反复做工作,获悉这位居民几天后还要去北京谈生意,张海琴又劝他暂缓出行。这边问题才解决,那边又有群众反映辖区一个老干部结核病发住院,其外地子女纷纷要求回来探望,其中一人在北京。张海琴和同事闻讯,先安排回来的子女去查体,通过电话对老人远在北京的女儿晓以利害,听说父亲安置的很好,女儿终于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像类似的举报电话社区一天能接到几十个,有的虽是虚惊一场,张海琴和同事也得去查。
社区办公室外有一套健身器材,现在成了居民强身健体离不了的东西,可当初安装时个别居民就是阻挠,其实也没有什么正当理由。私下里有人想看五个女主任的笑话。张海琴和同事们反复给居民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受了委屈还陪着笑脸,渐渐的,大多数居民孤立了阻挠者,健身器材顺利安装完毕。看到别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当初反对的居民也偷偷活动了几回,初尝甜头,几人终于口头上表示他们不对。社区工作的繁杂难不倒张海琴,从工厂里锻炼出来的下岗工有着特别的承受力,张海琴一直说,社区工作最适合她干。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