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疫情过后怎么办

2023年10月16日

随着非典疫情的逐渐好转,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得以恢复。尽管专家再三警告说不可掉以轻心,但人们松弛的心情却难以再紧张起来。捂了一段时间的口罩悄悄摘除了,朋友聚餐家人聚会渐渐多了起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胜非典的信心,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乐观豁达的精神。

但日前看到《参考消息》上江迅写的一篇文章,使我松弛的心情不免又凝重起来,文章列举了国人的十大陋习,可谓针针见血、切中要害,读后令人感慨不已。作者呼吁国人奉行健康生活方式,重建公德心,建立免于恐惧的家园。

我们民族的陋习存在了几千年,顽固性很强,非典时期促发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很有可能随着情况的好转而逐渐消失;而一些不好的习惯却会死灰复燃。日前,和朋友们聚餐,一大桌子菜竟没有一双公用筷子,大家你给我夹我给你夹,怕伤害友情谁也没好意思说什么。而仅仅几天前,为防止唾液传播,大家在一起仅吃德克士或肯德基。认同和欣赏是陋习得以滋生的土壤。曾有一段时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不但不遭到唾弃,反而被认为是男子汉形象。若干年前有一部描写侠僧济公的电视剧,记得片首的歌词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主人公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当众挖鼻孔,翘臭脚丫,只是因为伸张正义,陋习也成为美丽,被广泛歌颂传唱,连街上的小孩子也争相模仿。

习惯势力是如此巨大,以至我们很难根除。上海市从1984年就制订法律,对随地吐痰者进行罚款,近20年过去了,罚款金额水涨船高,但痰迹并没有彻底消除。北京的情况也大体相同,仅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游人乱吐口香糖,给天安门广场的地面清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在西安街头,随地吐痰也随处可见,由于周围既没有愤怒的目光,也没有叱责的声音,所以吐痰者心安理得、我行我素。

陋习不是小节问题,而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可耻行为。只有树立起除陋的认识,形成相应的环境,才有利于解决这一尾大不掉的问题。同样是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新加坡就解决得很好,陋习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陋习者如当众裸体无地自容。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足以钳制一切与之不相容的行为。

非典时期我们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钳制氛围,使一些人不再好意思当众随地吐痰,咳嗽时自觉掩起口来,大小便后放水冲洗等。但是非典过后呢?

据说孔子任鲁国司寇时,曾规定不许把垃圾倒在大街上,并对违犯者施以刑罚。一些人不解,孔子解释说:不把垃圾倒在大街上容易做到,因此被施刑罚实在划不来,这样做才能起到效果。新加坡对大小便后不冲水的施以“笞刑”,不论你地位高低、身份贵贱,扒下裤子一顿狠揍,打得你丢人现眼,再也不敢“下不为例”。

树立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大力宣传和教育,更需要法律做后援。陋习根深蒂固,非用“重典”无以根除。

非典是一副清醒剂,让我们明白许多。为了美好的家园,为了人类的健康,从现在做起,拒绝陋习,这是现代文明社会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武国安)

上篇:国内首个抗非专利政策出台
下篇:我国内地新报告非典临床诊断病例4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5/2003052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5/29/3183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