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鉴
今年才十四岁的的胡耀光胖乎乎、肉敦敦,脸上白里透红,一副敦厚朴实的样子,实在看不出一点儿艺术细胞。但就是他,九岁学书法,十岁参加全国书法大赛,5年来先后21次获奖,其中获金奖7次、银奖3次。作品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他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和省少工委授予陕西省“十佳少年”称号。
小胡虽然出生于普通职工家庭,但从小就喜爱书画,五六岁时,星期天爸爸妈妈领着他到一家宾馆看朋友,他走到楼梯口的巨幅山水画前就被迷住了,站下来看啊看。爸爸妈妈在前边没注意,上楼后才发现孩子不见了,两人急得满头大汗,连忙分头去找,找到楼梯口发现他还在对着那幅山水画发呆。妈妈摸摸他的头,以为他发烧不舒服,他却推开妈妈的手说:“这画儿多美啊!”
后来,爸爸妈妈经常发现他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看见国画就迷得走不动了。有时在家还喜欢一个人拿着笔画啊画。两口子一商量,觉得孩子有这个爱好就应该培养。他们经常带着小胡看画展,还在少年宫为小胡找了个国画老师。从七岁起,小胡每周两次跟着老师学画画,寒暑假每天上午都去学。一直学了两年,九岁时,有一天老师建议他再学学书法。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自古文化积淀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的书法队伍更是迅速发展,继李子青、王骥、任步武等大师之后流派纷起,相互交流、切磋、争鸣,在中国书坛上屡次夺魁。小胡的爸爸老胡听了杨老师的话,立即找到市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张宝文。张宝文对培养书法下一代也极为关注,立即介绍著名书法家徐世英为小胡当老师。从此小胡在徐世英的指导下先从勤礼碑入手奠定基础,继学东方画赞、颜家庙、告身帖以提高。令徐老师欣喜的是小胡对书法极有悟性,他能自然地取诸碑帖之长融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加之态度认真,一笔不苟,进步极快。徐老师的教育思想取法先贤,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从楷书起步,奠定基础,再学行草,体会神韵。在他的影响下小胡无论中楷还是榜书,都追求端庄、严谨的风格。此后一年多他又先后临摹《兰亭序》、《圣教序》和《于右任草书千字文》,掌握了运笔、用墨的技巧,并在章法上继承传统的同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巧妙布局,在错落变化中追求有序和奇正相生、刚柔相济、方圆结合的艺术效果,徐老师常常看着爱徒的作品阳刚之中蕴涵着谦柔、沉厚却又不失灵秀,霸气与柔韧相间,不时得意地点头,以为孺子可教也!
由于学书法,他背诵了许多唐诗宋词,并不断从中体会先贤创造的艺术意境和做人的道理。他把用颜体大书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挂在自己房子里,用来勉励自己,对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2001年6月,他荣幸的参加了陕西省第四届少代会,并被评为十佳少年。省委书记李建国、副书记袁纯清等领导都鼓励他好好学习。他选送的几件书法作品送到团省委,团省委的叔叔阿姨们一看都感到眼前一亮,说:“写得太好了”。他们当即挑了一幅苏轼的《赤壁怀古》。这幅字六尺有余,字迹如行云流水,淋漓酣畅。送到团中央举办的“为西部喝彩”全国书法大赛上,竟得了特等奖!
小胡像一棵深深扎根于黄土地的胡杨树,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明的厚土之中,用令人羡慕的成绩扬起自己人生的风帆,但他毕竟才14岁,还很娇嫩。值此“六一”儿童节之际,我祝愿他天天进步,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