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当62岁的非典型肺炎患者史师傅走出隔离区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医生、感谢护士,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年4月8日,史师傅从北京探亲归来,因与非典病人接触,4月9日住进了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郊分院,被隔离观察。4月19日开始发烧,4月22日被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成为咸阳市首例也是目前惟一的一例非典患者。4月26日,史师傅病情加重,体温达39.7℃,呼吸急促,左肺可闻及湿鸣音,经专家会诊,被定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危重型,生命危在旦夕。能否使史师傅转危为安成为咸阳市抗击非典的重中之重。
一人得病,牵动万人心。咸阳市委书记宋洪武亲临医院检查工作;市长张立勇多次打电话询问治疗工作并到医院慰问医护人员。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秦都区公疗办、西北眼镜行等单位送来慰问品。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将关爱和爱心送给医生护士及患者,希望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抗击“SARS病毒”。
为了患者的康复,市二院面对挑战和压力,有466名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要求到隔离区去和SARS较量。于是由副院长张永利带领的医疗组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进入隔离区,打响了抗击非典的战斗。
在非典病人诊疗期间,院长苏旅明多次进入东郊分院了解实际运转中的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党委书记董先荣与东郊分院医护人员近距离座谈交流,掌握人员思想动态;副院长景万春“五·一”期间每天亲自送去新鲜食品慰问;分院副院长黄民祥父子两人齐上阵;魏怀英、谢林等同志舍下妻儿自愿留下来做好非典病人的放射、化验检查。护士长李红卫4月8日接到医院命令,迅速到位肩负起收治隔离病人的护理工作,在非典病人确诊后,毫不犹豫的要求坚持战斗。她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戴上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为患者输液扎针,由于天气的闷热,厚重的衣服,加上连续作战,体质消耗,过度劳累,护士长李红卫几次晕倒在病房,她们除了要给病人做治疗外,还要管理病人饮食起居,除正常三餐外,还要给病人送水果、牛奶等,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被隔离的病人烦躁、恐惧、思想波动很大,医生、护士还要苦口婆心做病人的思想工作,随时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40多个日日夜夜,咸阳市二院的医护人员以科学、求是的态度,忘我工作,乐于奉献,与SARS做了艰苦的较量,并最终战胜了它,使史师傅很快康复出院。也使咸阳市实现了非典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全胜目标。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