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就规范境外就业中介答记者问
随着国内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境外就业。然而,一些劳动者,走出国门,权益受损,甚至发生“包身工”悲剧毛里求斯重演、赴俄劳工被骗、花14万元到美国当农民的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规范境外就业中介行为?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劳动保障部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雷鹏。
问:近年来,我国境外就业的发展及人员变化情况如何?
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我国出境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境外就业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出境就业者约50万人左右,在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再就业和增加公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受国际劳动力流动日趋频繁的影响,我国的境外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般熟练劳动力出境就业市场不断扩大,流动方向从传统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向中东、亚洲其它地区和拉美地区发展,高技术劳动力开始打入欧洲市场,去英国、德国方面的高层次劳动力明显增加。
问:最近有中介机构欺骗事件的报道,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强管理?
答:应该强调的是,目前境外就业中介当中发生的欺骗事件,主要是非法中介所为。
当然,目前国内出境就业市场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派出渠道过多,派出单位的经营能力参差不齐。除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公司外,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有经营权的中介公司和个人也浑水摸鱼。这些未经批准的非法中介,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擅自从社会上招募人员,收取高额费用。二是有些派出单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重派出,轻管理,甚至答应境外中介机构的一些无理要求,致使工人在出境后遇到问题却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解决,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三是境外就业人员改持因私护照后,一些以旅游身份出境的人也进入劳动力市场,有的干脆打黑工,其中不乏上当受骗者。
为了规范境外中介行为,劳动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中介机构的资格有比较明确的审定,如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各地申请中介的单位在当地初审之后要报劳动保障部审批;中介机构要有法律、外语、财会专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要有不低于50万元的备用金。同时,《规定》比较详细地确定了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义务,具体是:检查境外雇主的合法开业证明、资信证明等;协助、指导境外就业人员同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进行确认,不得承包、转包出境就业中介业务。《规定》还特别规定了违约的责任,除了一万元到三万元不等的罚款外,有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已发布了适合本地情况的实施细则。随着各地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境外就业中介市场的秩序将会有所改善。届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按照《规定》的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规范境外就业中介市场秩序。
问:正常劳务输出的手续和费用如何?老百姓怎样做才能避免上当?
答:有意出境就业者需要办的手续和所需走的程序大体有:1、选择可靠的、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境外就业中介公司。向中介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调查了解所选择的中介公司是否具有境外就业中介资质及服务信誉情况,或查看该公司是否拥有劳动保障部核发的“境外就业中介经营许可证”。2、确定出国工作职位或工种。根据自身技术特长和学历,向中介公司了解出国就业的职位或工种是否与自身条件相符。3、了解出国工作具体条件和待遇。包括技术水平要求、工作时间(每周工作多少小时等)、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合同期限、食宿条件、相关保险及中介服务收费标准等。4、出国工作报名,中介公司初步面试。到中介公司报名出国工作,并接受中介公司的初步面试,面试合格后提交有关个人材料。5、与境外就业中介公司签订“境外就业中介服务协议”。6、接受外方雇主面试。材料审核合格后,外方对申请人员进行面试,不需面试的雇主直接传来雇用合同。对面试合格或外方经过材料审核同意不需面试的人员,由中介公司代为办理境外就业审批手续。7、查看境外雇主提供的劳动合同。特别要仔细查看境外雇主提出的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奖金、劳动条件、住宿、伙食、合同期限、违约责任、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8、向境外劳工部门或移民局递交境外就业申请材料。9、办理出国护照。
境外就业中介属劳动力市场中介行为,它通过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信息和中介服务,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联系在一起。关于此项中介的收费标准,目前尚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定,主要还是靠中介公司和其服务对象协商解决服务收费。
问:到目前为止,劳动保障部已批准了多少家境外就业中介机构?在哪里可以查询到这些企业的资料?境外企业是否可以在中国申办“境外就业中介经营许可许”?
答:截至今年4月10日,劳动保障部共批准了88家中介机构开展境外就业中介经营活动,另有一些企业的申请还在地方和劳动保障部的审核过程中。上述已批准的境外就业中介机构可以在劳动保障部的网站上查询到,网址是:http://www.molss.gov.cn。
根据《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境外机构、个人及外国驻华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