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一季度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积极影响逐步显现,劳动力市场供求紧张状况进一步趋于缓和。与去年同期相比,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68.5万个和53.5万人,增幅分别达53%和30%,表明劳动力市场景气在持续上升。
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用人需求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求职人数的增长。同时,由于职业供求匹配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得本来就比较有限的就业潜力并不能得到充分实现。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一季度部分城市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的职业中,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北京的美容美发人员18:1,裁剪缝纫工为6:1;天津的保险业务员为8:1,采购人员为9:1;重庆的裁剪缝纫人员为7:1,机械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工为8:1;沈阳的数控操作工为6:1,模具钳工为7:1。在岗位空缺小于求职者人数的职业中,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天津的机动车驾驶员为1:31,维修电工为1:56,化妆师为1:7;重庆的机动车驾驶员为1:6;沈阳的行政业务人员为1:8;南京的计算机工程师为1:8;保险业务员为1:10。这些数据,使我们直观的感觉到,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比较突出。那么,整个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匹配的状况究竟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逐个观察、分析了89个城市几大类职业的供求匹配情况,并进行了综合汇总。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不匹配的情况是普遍的,严重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劳动者的就业。
当前,提高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匹配率,要着重从下面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改革和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造就千千万万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术和技能人才。一季度劳动力职业供求信息表明,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和职业资格二级(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92和1.65,表明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较高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可以有效减少供求不匹配现象,扩大就业。
二是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我们注意到,今年一季度,虽然一些职业在某些城市严重供不应求,而在其他城市却供大于求。如南京的计算机工程师和保险业务员严重过剩,而西安和天津则缺少计算机工程师,天津缺少保险业务员。通过定期分析和发布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引导有关人员突破地域范围,实现跨地区流动,有助于提高职业匹配水平。
三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劳动者牢固树立市场就业和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观念,掌握基本的求职技能和适应劳动力市场形势适时转换职业的能力。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