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今年24岁,院里最年轻的共产党员霍雪娥,她被指定为隔离区护士长后,本来打算五一结婚的她,毅然推迟了婚期,毫无怨言地冲到第一线。一个受过纪律处分的职工要求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希望组织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他被安排做消毒工作后,每天面对留验人员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工作起来有使不完的劲。他说:“在这个时候,越是处在危险的岗位,心里越感到神圣”。这也许是全院职工的心声。
最关心我的人是天使
省结核病院先后收治了两批留验人员,一批是从火车上下来的,一批是从飞机上下来的。这些人里面有公司老板、有党政单位领导,还有农民和学生。某公司老板被隔离后心急如焚,有合同要谈,工厂正常的工作秩序不能乱。一对农民夫妇和儿子被隔离后,担心家门没人看,牲口没人喂。被隔离的人把气全撒在了医护人员身上。面对部分人员的辱骂和不理解,白衣天使们除细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外,就是千方百计地安排好他们生活。在留验的日子里,留验人员的吃喝拉撒全部由医护人员承担处理,其工作的艰辛很难想像。一位港商心系生意场,他进了隔离区后心烦意乱,吃饭挑食,脾气特别暴躁。医院党委书记干应川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位港商静下心来,负责照顾他的护士为让他吃上可口饭菜,穿着防护服一个小时内上楼下楼跑了26次,为他换食品,直到他满意为止。他在离开医院后,给院里写来表扬信说:“在与非典抗争的日子里,离我最近的是医生护士,最关心我的也是这些白衣天使!”
母亲节让人有点伤感
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女性占了大多数,而其中的母亲恐怕有一半之多。5月11日,省结核病院隔离区外站着一个小男孩,他手里捧着一束康乃馨,他说要送给当医生的妈妈,他妈正在隔离区工作。看到这个小男孩,战斗在抗非一线的天使们忽然觉得今年的母亲节有点伤感。
医生罗倩岚的孩子7岁,母亲重病在床,当十几天见不着她,儿子在电话中喊:“妈妈,您什么时候回家时?”她却在微笑地安慰儿子。护士马耀丽丈夫在外打工,平时她和12岁的女儿和母亲生活,为了照顾女儿和岳母,在妻子进隔离区后,丈夫只好辞职回家。护理部的阎小婷爱人在建筑行业工作,有时半年都不回家,8岁的孩子一直在她身边,接到非典任务,她只好将孩子送回乾县老家让母亲和嫂子照料。不料没几天,孩子屁股上长了疖子并感染化脓。她知道后,心都碎了。还有护士长李绒、护士刘金花,这些进入隔离区的母亲们在母亲节都流泪了,因为她们觉得愧对家人和孩子。“为了大家而牺牲自我”正是白衣天使这种奉献精神才树起了抗非的坚强防线。
隔离区流行“SARS”头
今年33岁的护士长黄蓉,过去一头秀发直落腰际,进入隔离区前花了200元进行了水离子美发,当她要进入隔离区时,把头发剪成男寸头,大家把这种头型戏称为“SARS头”。性格开朗外向的“假小子”张宁,从小到大都留着“娃娃头”,去年她第一次留起了长发,到今年秀发便似瀑布似的披在肩上,男朋友开玩笑说她“回归女性了!”当初,医院领导动员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一律留短发以减少污染。她曾偷偷地找了一顶大号帽,把头发卷起来用发卡卡住。进入隔离区后,经过高压消毒变形的帽子怎么也使她把头发拢不好。第一天上班一下子工作了12个小时,穿着3层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全身都湿透了,头发也湿漉漉地粘在了一起。当再次上班时,她又把头变成了“娃娃头”,大家笑着说:“假小子,又回来了。”
据了解,在省结核病院,有30多位女性在隔离区工作,她们中有二十几岁刚分来的年轻护士,也有年近五旬的“奶奶级”护士,但为了工作,她们全把头发剪成了“SARS头”,非常时期的非常举动。仅仅一个头型,也闪现着牺牲和奉献之情。
采访之时,省结核病院所收留的89名留验人员已全部出院,医护人员也未发生一例感染。他们与SARS的较量暂告一段落。阴霾总会过去,阳光总会照耀大地。我们会永远记住白衣天使与SARS较量的点点滴滴,记住这些写满奉献的日子。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