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干部素质拖了陕西县域经济后腿

2023年10月17日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GDP的51%是由县域经济创造的。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国民经济的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县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长,对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陕西经济的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不发达是我们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GDP平均水平是26亿元,我省为9.6亿元,只相当于全国的三分之一。最新统计的全国百强县中,陕西没有一个,西部百强县中只有3个,而四川已达30个。GDP超过50亿元的县全国有262个,西部有19个,陕西也一个没有。

无庸赘述,我省县域经济滞后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诸多因素相联。但县乡领导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在学习白河县艰苦创业精神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袁纯清就分析指出:“县乡领导和广大基层干部处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如果知识层次不高,知识面不广,工作水平就会打折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得快不快,实际上取决当地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知识水平高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强不强。”

一份调查显示,陕西县乡级干部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县委书记、县长的知识层次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县级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熟悉财贸、金融、法律、现代企业管理和城市建设的干部太少,专业趋同和知识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二、对贫困和落后习以为常,安于现状,面对困难无可奈何,怨天尤人,无所事事,“坐、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三、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的思想状态;四、缺乏市场理念,缺少创业思想,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反应迟缓,目光短浅,视野不宽,行动不力,甚至对各种新生事物品头论足,在坐而论道中裹足不前;五、有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六、喜欢搞形式主义,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安康市委书记王忠民一针见血指出:“干部素质就是贫困地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我省眼下这种基层干部状况必然已经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法律难容“愣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6/12/3216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