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再就业不应是再择业

——西安近两千公益性岗位无人愿干的思考

2023年10月17日

如今都说就业难,下岗职工更难。可让人想不通的是,工作岗位明明摆在眼前,却无人去干。去年10月,西安市政府拿出1300多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他们当中的“4050”人员提供330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按说,这是件大好事,可到目前为止,还有近两千个岗位无人问津。从这些空缺的岗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下岗职工不愿从事保洁、交通协勤等公益性工作。也就是说,在岗位面前,他们考虑的不是就业而是择业。

据西安市劳动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前来应聘公益性岗位的下岗职工普遍存在以下心态:其一,担心从事公益性岗位再就业后,不能继续享受现有的基本生活保障。其二,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临时性工作。其三,工作岗位离家远的不去,苦点累点的不去,管理严的不去。

除却第三种心态是长期以来困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观因素外,持第一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很多下岗职工认为,从事公益性岗位后,再就业的工资大都在500元左右,相对于每月23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金,等于每月仅增加200多元的收入,不划算。岂不知,基本生活保障金不可能无限期的享受下去。最近,省政府常务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对我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要逐步实现向失业保险并轨。如此看来,下岗职工“出中心”势在必行。按国家政策,出了“中心”,可享受一年的失业保险金,如再找不到工作,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要求的,可享受“低保”。按西安市的“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只有180元。从500元的稳定收入到180元的低保,哪个更划算,谁心里都明白。

有人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临时岗位,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从1995年《劳动法》颁布后,我国就没有了临时工这个概念,只要签订劳动合同,有正常的劳动所得,国家就视为就业。况且,像原先计划经济那种捧着铁饭碗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情况,目前来说已不太可能实现了。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择业、灵活就业、流动就业、异地就业显著增多。况且,国家正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倡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拿发达国家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例如,在美国加州的圣塔巴巴拉县,目前新增就业岗位的100%和全部就业岗位的27—40%,都属于灵活就业工作。因此,认为某个岗位是临时的抑或长久的观点早已不合时宜了,只要是岗位,只要能提供劳动报酬,就要积极地去就业。

现在,我国的就业压力还很大。据调查,西安市目前仍有14万下岗失业人员尚未实现再就业,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将有3—5万人进入结构性失业队伍。加之,进城务工人员已有50余万,今后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将更快。此外,离退休人员、内退、在职职工从事第二职业的劳动参与率较高,每年约有10万多人竞争岗位,这就更加剧了就业的难度。由此可见,政府为下岗职工特别是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差、生活困难的“4050”人员提供的这3300多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已是不易。在目前的就业状况下,对于下岗职工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笔者认为下岗职工在再就业的过程中,不要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高工资、高待遇,一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在稳定就业的同时,不妨再掌握一门技能,使自己将来的就业岗位多一种选择,多一条出路,成就新的事业。 (李燕)

上篇:汉中供电段 积极“改陋习 树新风”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6/2003061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6/18/3218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