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找活也看“证”
非典紧张气氛渐远,当民工们都开始返城找活儿时,甘肃民工小张却准备回老家了。小张春节过后在西安一家建筑工地干体力活儿,挣了不到300元钱,早已花完了,他想趁大家都回家之际找个活儿干,没想到现在务工的门槛越来越高,干什么都要“证”,所以打算回家练练手艺,明年再“卷土重来”考个厨师证或焊工证。
有关资料显示,时下劳动力市场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的用工需求,约占各行业用工总需求的58%,成为全省劳动力市场上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从具体的职业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工的“大户”,两者合计约占用工需求总量的60.6%。而这些岗位按照国家劳动部门规定,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尽管国家取消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务工管理费、帮困基金等不合理收费,行政壁垒对民工务工的限制越来越少。不过,用人单位对民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工们面对的就业门槛相对提高。比如,西安市85%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劳动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8—48岁之间。
而民工的收入现实也证明着求职的专业化趋势。文化程度越高、拥有某种手艺或者职称的民工,其收入就越高,被拖欠工钱的现象也比较少。在劳务市场上,拥有职称的水电工月收入在1000元,基本没有拖欠;以干体力活为主的瓦工、土工等,每月收入最多600元,还时常受到拖欠工钱的困扰。
跨过就业门槛的代价
民工进城就业,一般都抱着挣点钱就回的观念,如果就业难度太大,他们只能选择回家这条路。眼下的情形是,城市规矩一天天多起来,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西安又没有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机构,来回返乡进城耗时费力又枉然花费钱财。而农民工自己所学的手艺往往与市场需求有实际差距,他们也不知道考取就业资格证的途径。以电焊工为例,它是技术性和危险性都很高的特殊工种,尤其是压力容器类电焊工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爆炸,因此其用工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中高级技工十分缺乏,但对许多进城的电焊工来讲,没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缺乏正规的职业训练都使得他们只能做一些最一般的电焊活儿。
农民工应享有就业培训的权利
国家应对进城务工青年的职业培训予以专项补贴,劳动专家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技能,为农村劳动力开辟更加广阔的成才立业之路;农民工上岗前职业培训的必要性还在于,既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和服务质量,也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各地有关部门应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通过扶持建设技工学校、家政训练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站,使农民工在低费用低成本参加培训后,更为便捷地申请到职业技能鉴定,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民工素质和就业准入制度的需求。 ■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