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个普通党员的人生片断

——记西北二棉值车工吕宁侠

2023年10月17日

记者是在西北二棉织布车间里找到吕宁侠的,这里虽然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先进机器剑杆织布机,但对操作工来说,所工作的环境与老式织机并无两样,依然是震耳欲聋的噪声,潮湿而粘糊的空气,尤其是那漫天飞舞的棉花毛,都会让初进纺织厂的人感到难受的。

剑杆织机上所有工作的女工都是厂里老式织机操作上的技术尖子,在厂里职工称她们为“尖刀班”,这个“尖刀班”的“刀尖”就是34岁的甲班三组值车工兼工会小组长的吕宁侠。

宁侠的家显然也在咸阳市区,但每次骑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无论是烈日当头,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月黑星稀。她17岁进厂,今年34岁,一干就是17年。

吕宁侠干的工作叫挡车工。上班时,在一米宽的弄档里不但要来回走动巡回,还要弯腰接头数百次。有人计算过,一个挡车工,平均一个班,要走60公里的路程。由于纺织厂工作环境的艰苦,像吕宁侠这个年龄层还在一线工作的女工都是生产骨干。她说,40岁以上的前几年都退了,新工都是从农村招来的协议工,当然年龄是不饶人的,加上结婚后又有孩子的拖累和压力,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她都骑得很慢,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蹬不动车子。

前段时间剑杆织机上试织彩色棉灯芯绒新品种,工艺复杂,生产难度大,3号岗成了完不成计划的老大难,吕宁侠主动要求上3号岗,产量低,她尽最大努力减少停台,合理安排巡回路线,加大巡回次数,认真卡疵把关,有时车面布上看不出的疵点,她还要查看布的反面,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将3号岗调理得顺顺当当,不但完成了计划,还超产了268米。

吕宁侠和其他姐妹们一样,也有心中的希望。她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越来越好,她们不希望自己没有工作,虽说这份工作苦点、累点,用吕宁侠的话来说:“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做什么,做为纺织女工,干好本职工作,帮助姐妹们,这都是自然的事,多吃点苦,多干点,只因为咱是一名共产党员。”

是的,吕宁侠实在太平凡,言语也没有什么的闪光。她的人生片断平凡琐碎得有点让人无法组接。但是,她犹如春天原野上的一颗小草。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草,才会有碧绿的原野。

本报记者 龙仁生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三原全力打造食品工业强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03/3234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