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不出众,语不惊人,航天六院7103厂3车间工艺组组长翟宝力给人的印象太过平凡而普通,这位1984年毕业的本科生,凭着他刻苦钻研和不懈攻关,使他成为院里钣金技术的“大拿”和权威。
在许多人眼里,钣金技术无非是不用切削手段把一块板料或旋或压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但是真正干起来,才会知道它的高深莫测。尤其是该厂承担的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总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液氧煤油发动机收扩段钎焊件冲压胀形便是其中的一项。由于该产品采用新材料,且技术要求极高,刚开始总是一胀便裂,一度成为液煤生产中的重大难题,被列为部级攻关课题。六院、厂里多次就此问题召开会议,讨论可行的工艺方案。作为主管工艺,翟宝力勇敢地面对挑战,开始了为时一年的攻关历程。从整体模到分瓣模再回到整体模,其中分瓣模又由少到多,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一种方案,都需要重新设计模具和确定胀形量。为了给模具设计提供精确的技术参数以及加工时合理的胀形量,翟宝力翻阅大量的技术书籍,反复的计算,反复地画图寻找最佳型的面尺寸。实际操作中,他紧跟现场,和工人师傅密切配合,终于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为液煤生产扫清了障碍。
载人航天工程又是一个新型号。该型号大喷管需要将一整块板料,从厚度二十几毫米强旋成仅几个毫米的圆锥形。本厂无法生产,需要每天往返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去外协厂加工。他和其它人员每天天不亮就从家出发赶在上班前到达。辛苦倒在其次,有许多难关等待着他们克服。表面龟裂和壁厚超差等问题老是困扰着他们,由于厚度太大,有次竟将设备上60吨的滚轮掰裂。负责工艺工作的翟宝力绞尽脑汁,反复摸索每一个参数,一边干、一边量、一边计算,最后采取增加滚轮厚度、分次旋压等方法,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将9个试验件全部合格带回厂里。该课题荣获国防科技工业进步三等奖。
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年该厂的每一个新型号研制生产中,无不洒下翟宝力辛勤攻关的汗水,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难题。由于他贡献突出,2002年他被评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
■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