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雅萍
女儿咪咪快八岁了,虽然她还不知道何为金钱观,但她对待金钱的态度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小时候,女儿对钱很不在意,就连过年面对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她也连连摆手:“我不要!我不要!”她对金钱的这种态度被我们家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视金钱如粪土!那时候,我就猜想:可能女儿衣食无忧,所以对钱没有概念,也许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发觉女儿不仅在金钱上没有贪欲,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很懂得节约。按说现在家里用水用电不受限制,但女儿并不因此而浪费,每次出门前,要将家里的灯一一熄灭。每次看到爸爸走进洗漱间,听到水流声哗哗不断,女儿就喊:“节约用水”,这时,女儿的威力比我大多了,我的批评只会引来老公“唠唠叨叨管家婆”的埋怨,而面对女儿的指责,老公却不好意思反驳。事后,我对女儿竖起了拇指,女儿得意地一笑。
女儿有一个精致的钱包,那里面装着我奖励她的零用钱,每隔一段时间,女儿就会打开来仔细看一下(估计是检查数目),但却很少动用。有一次我有事外出,就顺手从女儿的钱包里拿了些零钱,后来女儿发现钱少了,就质问我,我当时有些难为情,急忙否认。女儿当下清点了钱包,写了张很详细的清单:10元几张,5元几张,1元几张。看后我禁不住大笑:“敢情是对付我的呀!”赶忙向女儿承认了错误,表示以后不经女儿同意,决不动用她的私有财产。
一次,准备买菜时发觉没有零钱,又开口向女儿借债,女儿很大方地取了17元给我,并问:“够不?”。后来我给女儿还钱时,也想慷慨一下,顺手给了她20元,说:“不用找了。”可是女儿硬是塞给我三元钱。那一刻,我对女儿肃然起敬,小小的她对待金钱有自己的原则:借我的,就该还我:不属于我的,多一分也不要!
前些天,学校开展“抗非典献爱心”捐款活动。回来后,女儿翻开自己的钱包,问我:“妈妈,我捐多少?”“随你,你有权决定自己的钱,捐多捐少,妈妈都不会说你。”我把决定权交给了女儿,我想看看她的表现,女儿沉默了一会儿,高声喊道:“我捐三十!”我知道:那是女儿钱包里最多的整数。平日里节约的女儿这时真慷慨,把自己舍不得花的零用钱献给了“抗非典”,虽然她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是她的所作所为让我敬佩。那一刻,我发觉女儿更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