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航天7416厂多年来坚持把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企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来做,外引内培,而且以待遇和事业将个人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共同发展,使这个今天仍地处秦岭山腹的“三线”单位人才济济,事业兴旺。
在工作中,工厂给年轻学生压担子,给课题,锻炼他们成长。近年来,工厂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中挑大梁。在近两年工厂实施的35项技术改造项目中,70%的重点项目负责人由35岁以下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工厂还专门建立《青年基金项目》,以专项拨款形式为年轻科技人员提供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课题研究舞台,使年轻人在实践中成长,取得成果。
工厂为年轻人才精心设计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通过送出去和企校联合培养方式,为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搭建平台。这同时也是工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步骤。截至目前,工厂培养的2名双学历硕士研究生已经毕业,两名MBA一人毕业一人在读,正在西北工业大学攻读推进剂专业博士学位1人,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的35名工程硕士在读。
同时,工厂还在住房、工资待遇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策规定:来厂工作35岁以下取得学位的重点院校本科生,每月津贴100元;一般院校本科毕业生每月津贴5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津贴300元;博士生每月400元。并按标准一次性发给每位硕士研究生购房费2万元,博士生购房费4万元。博士生在厂连续工作8年后,购房费不足部分由厂补发。硕士生不足部分则由厂提供无息贷款,5年内分步偿还。
情感的交融、待遇的倾斜和事业的共荣,使一批莘莘学子心甘情愿投身到这个“三线”单位,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如今,7416厂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50名,其中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研究生10人。
(马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