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青藏线上一面旗

2023年10月17日

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在高原冻土隧道施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人们对创造奇迹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千余名勇士表示叹服和敬意的同时,一个让参建职工们熟悉的身影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他,就是年仅39岁的该集团公司青藏铁路指挥长兼党委副书记况成明。

2001年6月,况成明受命带领二十局集团筑路大军艰难进驻可可西里腹地的风火山地区,承担着青藏铁路第七标段36.02公里线路的建设。这里平均海拔4800米,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5℃,即便是夏天,夜间也在零下15℃左右,空气中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40%,氧分压最低为10.87千帕,低于人类的最低生存极限值。初到驻地,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夏日炎炎,而风火山却大雪飞舞,寒风袭面。寒冷毕竟可以对付,但缺氧却是无法面对的难题,别说是施工,就是空手行走,也相当在内地背负五十斤的重量。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要完成铁路建设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和医疗卫生保障问题。况成明向公司领导算了一笔细帐,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企业约需拿出3000余万元的资金。集团公司领导同意了况成明的设想。于是,关系到每一名参建职工身心健康和工程顺利进行的一件件重大举措,在指挥长兼党委副书记况成明的主抓下相继实行。一是投资800万元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在风火山地区的施工现场建成了三座大型医用制氧站,每天向风火山隧道进行24小时弥漫式供氧,为职工生活用氧提供充足的医用氧气瓶和氧气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施工、生活缺氧问题。二是投资330万元建起了工地水电暖供暖系统,成功解决了高寒地区职工的取暖问题。三是投资300余万元为每位职工定制了防寒服、棉皮鞋、皮帽子、皮手套,定期发放防晒霜、护肤霜。四是投资1600万元建成工地“一院八所”(一个工地中心医院、八个队级卫生所)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购置了如高压氧仓、血液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检查和治疗。与此同时,况成明针对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难点多的特点,拨出400万元专款作为科研经费,成立了风火山隧道科研攻关小组,自己亲任组长,配合多家科研单位相继成功突破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含土冰层热融控制与喷护等20多项国际国内重大科研课题,使风火山隧道从施工到贯通未发生一起塌方,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将这么多的钱花在职工人身保障和课题研究上,有人问况成明是否划算,况成明答:“我觉得非常值得,职工人身安全和科学的手段都无法得到保证,我们怎么去干工作,我认为尤其在青藏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

(姚政军 公相鹏孙臣领)

上篇:没有了
下篇:强强“联姻”打造韩城煤化“航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08/32355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