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劳务市场问准备去建筑工地找活干的人,印象中建筑工地什么样,他们十有八九会说,脏、乱、差。的确,以前的建筑工地道路未硬化、用料乱堆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可如今,文明工地的建设让工地告别了脏乱差时代,不信,你去建筑工地瞧一瞧,文明施工带来的新变化。
一进入陕西信息大厦工地,记者的感觉就是这哪像工地,简直就是一个布置得当的家。大门口,门卫问明来历发给一个安全帽,施工区的道路已硬化,物料堆放整齐,现场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门旁空地上,偷空还种了花草。刚来工地不久的一个农民工说,原先以为住大工棚,吃大锅饭,一来才知道,远不是那么回事。信息大厦的承建单位之一,省建二公司安全员杨师傅说,他工作35年了,感觉建筑工地越来越规范了。
不仅是工作区在变,生活区也在变。在信息大厦裙楼职工生活区,记者看到,职工们住的是二层的活动房屋,室内一人一床,个人用品摆放有序。职工食堂有桌有椅,卫生整洁,每天都消毒,操作间与储藏间完全分开。劳累了一天,想冲个热水澡,工地澡堂随时可用。就连“方便”的地方也实现了冲水式,坚决杜绝了过去的随地大小便。
不只是信息大厦工地,公安广厦工地、省委党校工地、北郊二号工地等工地都实现了文明施工,有几个工地还获得了省级文明工地称号呢。
“其实文明工地的核心是安全与质量,没有安全与质量,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省建总公司公安广厦项目部的高师傅说,贯彻文明工地考核范围的细则很多,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但为了企业形象,再难也得搞。
职工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信息大厦施工中,至少应用了6项新技术,在承建单位、总承包以及质检、监理多次检查中,这座西北第一高楼的沉降率不超过3毫米,社会上曾流传的主楼倾斜的谣传经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检测不攻自破,在正常偏差范围内。曾在工地施工的省安装公司的职工说,工地条件那么好,再不好好干,对得起谁。如今的工地,职工们都以“今非昔比”来形容。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