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唐帝王陵揭秘

2023年10月17日

□文图/惠焕章

大唐盛世的历史见证

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封建王朝能够像唐朝那样,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如此巨大和如此深远的影响。唐代都城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当时长安城的面积84平方公里,同时期世界上只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两座城市可以和它媲美,但仅从城市面积来看,长安城分别是这两座城市的7倍和6.2倍。远宾近邻,趋归长安,条条大路通长安,一时形成万国衣冠拜圣朝的局面。长安城以它无可争议的地位,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辉煌的唐王朝已成过去,但它留给人类的遗产则是异常丰富的。在这些丰富的遗产中,要数皇帝的陵墓最为集中和最有价值。中国古代,修建帝王的陵墓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工程,修建一座帝王陵,往往要耗去一个国家三分之一的财力,因而一座帝王陵规格的高低,往往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浓缩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正是由于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特殊地位,唐王朝的帝王陵在中国历代帝王陵中具有着非凡的地位,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气势之盛,蕴涵之丰,不仅堪称中国之最,甚至堪称世界之最。陕西关中的历代唐帝王陵史称“唐十八陵”(但笔者认为应是二十二陵),西起梁山,东止金粟山,绵延长达150多公里,横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个县,合计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加上这些帝王陵周围的陪葬墓,全部墓冢多达300余座,这种规模和气派,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个。另外,唐帝王陵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陪葬墓多达200余座,是世界上陪葬墓最多的帝王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夫妻皇帝合葬陵。人们常说的“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皇帝埋两行”,指的就是西汉九陵与唐十八陵的排列形式,即在渭河以北,以西安为中心,呈扇形排列成为整齐的两行。

规模空前的唐帝王陵,不仅是世界陵墓史上的一个奇观,也是唐王朝辉煌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永远不朽的丰碑。

陕西共有多少座唐帝王陵

要弄清唐王朝帝王陵的数量,首先要弄清楚唐王朝共有多少位帝王。史书记载的唐皇帝世系表中依次是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周(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代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祝)。

从这个世系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共有23代皇帝,但是,由于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一处,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分别两次执政却不能一人拥有两处陵墓,这样算来,唐代帝陵应有20座。它们分别是:

高祖献陵,位于三原县东20公里的徐木原上;

太宗昭陵,位于礼泉县东北20多公里的九峻山上;

高宗与武则天乾陵,位于乾县西北的梁山主峰上;

中宗定陵,位于富平县北10公里的龙泉山上;

睿宗桥陵,位于蒲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上;

玄宗泰陵,位于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金粟山上;

肃宗建陵,位于礼泉县北12公里的索山石马岭上;

代宗元陵,位于富平县西北14公里的檀山上;

德宗崇陵,位于泾阳县云阳镇东北15公里的嵯峨山主峰东侧;

顺宗丰陵,位于富平县东北20公里的金翁山上;

宪宗景陵,位于蒲城县西北13公里的金帜山上;

穆宗光陵,位于蒲城县北15公里的尧山南侧;

敬宗庄陵,位于三原县陵前镇柴家窑村东侧;

文宗章陵,位于富平县西北15公里雷村乡西岭山上;

武宗端陵,位于三原县徐木原西侧;

宣宗贞陵,位于泾阳县云阳镇西北白王乡黄村北的仲山上;

懿宗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18公里的紫金山上;

僖宗靖陵,位于乾县东北5公里的铁佛乡南陵村;

昭宗和陵,位于河南偃师;

哀帝温陵,位于山东菏泽。

以上唐20座帝陵中,除了和陵和温陵外,其余十八陵都分布在关中平原北部一线,人们简称为“关中唐十八陵”。

但是笔者认为,广义上的关中唐帝王陵还应再增加4座。它们分别是:太祖李虎永康陵,位于西安;

元皇帝李昞兴宁陵,位于咸阳渭城区红旗乡后排村北侧;

让皇帝李宪惠陵,位于蒲城县西北4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

武则天母杨氏顺陵,位于咸阳渭城区底张镇陈村南侧。

这4陵的主人,尽管都是后来被追封为帝王的,但均以准帝陵规模构建。特别是杨氏顺陵,其规模和内涵,都远远超过“关中十八陵”中许多帝王陵。因此我们研究唐代的帝王陵,不能不考虑到它们。这样以来,唐王朝的帝王陵应该有24座,其中陕西关中应该有22座。

唐帝陵的盛衰变迁

唐代帝陵是唐代290年期间陆续建成的,距今最早的已有近1400年,最晚的也有近1100年。在1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唐代帝陵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

唐代时,国家对本朝的帝王陵寝十分重视。皇帝登基不久,就开始选址建陵,大兴土木。先帝去世时,继位者会耗去国家的巨额财富为先帝厚葬,以表达孝心。不仅修建宏伟的地下宫殿,营造宏伟的地面建筑,而且也非常注重对其历代先帝陵的保护与管理,使唐陵出现空前繁盛的景象。

为了便于对诸陵供奉和拜谒,陵周围有常年驻扎的军队、专门的管理机构,分封的官僚以及众多的居民。商贾来往,店家比邻,俨然是一个繁华的闹市。特别是春、秋扫墓季节,皇帝率百官文武,八方使臣,浩浩荡荡,前去先帝陵前祭拜,场面异常壮观。

然而唐朝后期,国力衰落,唐陵也开始走向衰落,不仅陵寝规模大不如前,就连陵寝的安全也难以保障。特别是黄巢起义之后,关中多次沦为战场,关中唐陵每次战争都会遭受相应的破坏。简陵是第一个被盗掘的关中唐帝王陵,也是唯一一个在唐代本朝被盗掘的唐帝王陵。随后随着朱温毁坏长安城,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关中更是进入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浩劫之中,关中唐帝王陵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在历次盗掘关中唐帝王陵的罪人当中,最应该遭受历史唾骂的当数五代时期的耀州巡抚温韬。“韬在镇七年,唐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据《新五代史》)。后唐虽然最后诛杀了温韬,对诸唐陵进行了保护和修整,但关中唐帝王陵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无以计数的珍藏古宝四散流失。

宋代以后,历代王朝虽然都不同程度对唐陵采取了保护措施,仍难阻止盗贼扰掠。本世纪初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物贩子也曾对唐陵打起了主意,致使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等大批文物至今仍难以追回。

建国后,国务院先后将昭陵、乾陵、顺陵、桥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唐陵均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王陵终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唐帝王陵的价值与利用

唐帝王陵虽然经过了1000多年风风雨雨,遭受自然的和人为的严重破坏,但是作为历史文物,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很多年以来,人们研究唐史主要依据文献资料,没有实物作对照,不仅研究无法深入,而且很多谜团一直无法解开。唐帝王陵及其陪葬墓的研究与发掘,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把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唐代帝王陵已发现与发掘的文物如昭陵六骏、石狮、石人、石马、石碑等大量的石刻文物,集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体现了唐代艺术的综合水平,堪称稀世珍宝。出土的壁画、墓志、大量的宫廷用品及民间器物,活生生地再现了唐时风貌。这些文物均是无价之宝。正是由于唐帝陵丰富的文物资源,对陕西省成为全国文物大省起到了很大作用。1996年国家文物局对全国各省文物进行鉴定,陕西一级品2300多件,国家级品120多件,均是全国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史料记载及专家考证,乾陵地宫目前丝毫未被盗掘,至今完好无损。更有专家提出昭陵等诸多唐帝陵地宫仍完好无损的观点。这样以来,如果关中唐陵有朝一日能够全面发掘面世,必将是震惊世界的特大新闻,定会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唐帝陵以它空前的规模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有力地带动了陕西的旅游产业,对陕西成为全国旅游大省,以及带动全省经济的全面腾飞,都发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国家和省上十分重视对唐陵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唐陵旅游及带动相关产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然而笔者认为,国家和省上(特别是我们陕西省)对唐陵开发与利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例如数量如此众多、规模如此浩大、内涵如此丰富的唐22陵,竟然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之中。之所以会造成这种遗憾,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申报思路需要改变;二是硬件开发投入不够,三是宣传不够。

我们以前的申报思想总是希望将乾陵或昭陵或桥陵一座陵拿去申报,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拿唐18陵或唐22陵及其陪葬墓群去申报呢?这样不仅从气势上足以震憾每一个评委,而且使所有唐帝王陵不致有一座遗漏。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用旅游专线道路将唐22陵贯通,同时建一座唐22陵博物馆,以及采取更多的形式,充分展示唐22陵的整体优势,再加上有力度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我想唐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可能性比乾陵、昭陵等一座陵墓单个申报要大的多。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陕西旅游产业,乃至由此带动的全省经济,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图①李治与武则天合葬陵——乾陵

图②唐太宗李世民陵——昭陵

上篇:没有了
下篇:自行车业还有戏吗?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7/200307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18/3238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