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目前,中国自行车年生产能力为7000万辆,出口量连续6年超过1千万辆,保有量已近5亿辆,均居世界之首,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可是,去年我国自行车产量才达3000万辆,跌入1985年以来的最低谷,整个自行车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不禁担忧——

自行车业还有戏吗?

2023年10月17日

□文/桂兰

素有“老百姓第一代步工具”之称的自行车,目前市场销售呈急骤下滑势头。据统计,我国自行车去年产量为3000万辆,仅为平均年产量7000万辆的42.9%,跌入1985年以来的最低谷,自行车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死挑战。业内人士为之惊呼:自行车业到底怎么了?自行车市场还有戏吗?

有关专家分析,自行车市场销售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目前自行车销售呈多元化态势,致使大型自行车专卖店销量锐减。现在,自行车市场上,国有、集体、联营、个体经营并存,明显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精明的个体经营户为占市场份额,几家合租一铺面,以300元左右的价位销售组装的山地车,比正规专营店便宜几十元至百元不等。正规渠道销售的自行车必然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售后服务证等相关证明,而一些个体户从广东、天津、河北等地贩运来的私自组装的自行车并不具备有关证明,零件也是自己选配的,价格自然较低,但售后质量却成了大问题。二是当前自行车行业产品趋同化严重,在款式,花色等方面创新不足,数量上相对过剩。三是自行车为耐用消费品,使用年限至少5年以上,自然导致销量有所下降,自行车产量为相对过剩。四是沿海大城市消费观念的巨变,使自行车失宠。据统计,80年代初,南京市自行车拥有量已超过了100万辆,平均每家拥有两辆自行车。到去年底,该市的自行车不足50万辆,每10户家庭仅剩一辆自行车,真正作为代步工具使用的已经不多了,自行车渐成远去风景。五是一些大城市为解决人车争路、自行车与机动车争路的难题,把根治自行车流占道作为交管治理内容,无形中限制了自行车的发展。

我国自行车市场真的萎缩了吗?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我国城市的各种效能工具使用率各不相同,但仍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利用率达到74%。有关专家称,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现的新动态来看,我国自行车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中国自行车协会一份对北京、上海等国内12个省市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45.5%的消费者表示“近期内有购自行车意向”,购车用于代步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4.2,有于休闲健身的占6.4%,用于短途运输的占9.4%。这些潜在的消费者年龄大多在21至35岁之间,月收入千元以下;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中使用10年以上的自行车占72%,大都未进入更新期。随着自行车更新期的到来,将会引起新—轮购买自行车热。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休闲、健身、娱乐和运动的消费群体,使自行车有了用武之地。据统计,我国人口中15岁至18岁学生有8000万人,25岁至45岁中壮年有4亿多人,60岁至65岁老年人有5000万人,这些年龄段都有骑车需求,是个潜在的大市场。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农村自行车销售市场是最看好的市场。10亿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很多农民还是把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改变。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提供的最新消息,今年国内市场自行车的需求量将在2000万辆左右,国际市场对国产自行车的需求量将在1300万辆左右,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外自行车需求攀升,自行车市场有很大的潜力。

当今世界把自行车列为“绿色产品”,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兴起,成为国际公认的“绿色交通工具”。在汽车尾气肆虐之时,电动自行车深受国内大城市欢迎。我国现有开发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近110家,还有扩大发展之势。在世界许多国家,骑自行车已成为仅次于游泳和跑步的大众喜爱项目。环保和健身给自行车带来了新的希望,自行车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据悉,世界自行车贸易量80年代为每年1500万辆,90年代为2800万辆,20世纪末已达3500万辆,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达4500万辆。现在,美国、日本、欧洲市场容量大,年进口量不低于3000万辆,而且市场稳定,售价较高,支付能力强。仅美国的自行车年销量就在1250万辆左右,美国仍是我国出口的最大市场,去年共出口500万辆,创汇2亿美元。北美其他各国、非洲许多国家也有很大的出口比例。

我国自行车业今后的路怎么走?有关专家指出,只能走一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名牌振兴,”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重树信心,塑形象,才能重振“自行车王国”的雄威。

上篇:唐帝王陵揭秘
下篇:唐僧的用人尺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7/200307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18/32387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