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子长
不知什么时候起,一些公众人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某某影星离婚了,某某影星打人了,某某歌星被骗了,某某明星车祸了,等等,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下班时谈,马路上谈,菜市场谈,洗澡堂里谈,好像我们每天离开了明星就不能生活。一时间,中国56个民族只剩下一个族——追星族。小孩追,老人也追;女人追,男人也追;市民追,媒体也追;老百姓追,当官的也追。由于有这么多人的追和捧,明星的身价一涨再涨,很快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族:吃穿有锦衣玉食,住有豪华别墅,行有高级轿车,出门有保镖,乘飞机有人买票——如果觉得不安全还可以临时拒绝登机,因为她的生命比别人宝贵,至少她的收入比你高。下了飞机有人接,到了地点有官员早早等候,准备宴请——如果她给面子的话。
由于明星特殊的身份和高得有些离谱的收入,拉开了与普通人群之间的距离,人们在嫉妒的同时,更多的是羡慕。于是,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许多偏差,认为孩子长大了当个明星是最理想最体面的职业。君不见,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装饰得与其实际年龄有些不相称的花季少年,在各地方台的娱乐节目中频频亮相,你问他们长大了最想干什么,几乎都是影视明星、歌星或名主持人,好像社会上没有比这些更好的职业了。特别是,当我在一次地方台举办的娱乐节目中,看到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在该栏目举办的擂台赛中,由于偶尔的失误,使连闯五关的她以一分之差败给新擂主,当众就痛哭流涕时,我就不忍心看下去。我觉得这是对祖国花朵的摧残和毒害。如果是仅仅为了娱乐或展示一下自己的文艺天赋,去参加一些娱乐节目或大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把一生的赌注押在能不能成为公众人物上,那简直太可怕了。如果我们把明星当作平常人看待,如果明星的头上没有那么多的光环,如果认识到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有着许多很偶然的因素,如果……我想,那张稚嫩的脸上就不会有那么伤心的泪水,面对失败或评委的不公也许只是轻松的一笑。因为她毕竟还小得很,这一次的失误并不代表她终身的失败,她实在不是一个因为偶尔一次失败就需要哭泣的年龄,我更无法面对那天真的本该是微笑的却是哭泣的脸。当然,孩子的本真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可爱的,我无意责怪她,需要指责的是那些造成这种势态的成人们。
当然,作为公众人物,有人关注有人议论也是正常的,不然他们就不叫公众人物了。但如果我们投入过多的注意力,人人都去关注人人都去议论就有点不正常了,甚至一些政府官员把与明星说一句话照一张像吃一次饭作为荣耀,就更不正常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仅仅靠几个公众人物是无济于事的,而是要靠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当然,明星的工作也是劳动,收入高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合理合法。现在许多公众人物的收入来路并不正当,更不合理合法,这主要是我们的市场体系还不规范造成的,许多公众人物拿着公家的工资,干着自己的私活,有的借中央媒体的优势为自己捞好处。
2002年是中国明星的大谶年,开始是“亿万富姐”刘晓庆的入狱,后来是“国脸”央视大腕赵安的案发,到“词坛怪才”张俊以的出事,可以看出明星头上的光环将会逐渐消失。在张俊以的重多头衔中,最耀眼的要算全国青联常委,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慈善总会副会长。我原以为,钱多了没有用,够用就行了。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刘晓庆自称“亿万富姐”,结果连山东农民的钱都骗;张俊以打着献爱心的旗号大肆敛财,数达上亿。当然钱多了,除了消费还可以吸毒嘛!
从这些明星的翻船可以看出,国家对规范市场的力度。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