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民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在为我国经济中和就业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但是,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生产,致使工伤事故屡屡发生。据咸阳市渭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该区仲裁委受理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中,工伤待遇争议案件占到84%,而这些案件都发生在民营企业中。
“一次事故,一片血泪”的悲剧还在重复上演。我们且抛开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谈,就给当事人带来的精神伤痛是任何补偿所无法弥补和愈合的。纵观这些工伤事故,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一、用人单位对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学习不够,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指挥生产,缺乏科学的管理,是导致工伤事故频发的原因。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只顾抓生产、抓效益,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忽视员工安全教育,盲目指挥,冒险作业屡禁不止。咸阳市渭城区一民营造纸厂为完成定单任务,安排员工昼夜加班,因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在凌晨6时许,一职工被切草机切断双腿。但历经过仲裁委、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逐级审理,历时三年之久,至今赔偿问题没有解决。事故给这名员工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企业也被责令停业整顿。
二、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操作现象严重。一些企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工艺流程简单,大量的工作依靠劳动者手工操作,加之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操作层出不穷。某民营配件厂一女工,在厂里明文规定不许戴手套操作机器,其却仍然违规操作,致使手套被机器卷走,左手被夹伤。虽然企业为其支付了工伤保险费用,但该女工也受到了留厂察看一年的行政处分。
三、生产工艺落后,机器设备老化,机械事故诱发工伤事故。多数民营企业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狭小,设备落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为降低成本,不能按照国家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某民营企业的车床已到超使用年限,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没有对设备及时予以报废和更换,致使一员工在操作中被夹断四根手指,企业为此支付了14万元的伤残补助金。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呢?记者以为,应针对民营企业生产和管理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其一,针对民营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安全设备落后或不健全的特点,安全生产部门应指导这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自我的约束机制。让企业主了解工伤事故的性质、起因、危害、补偿原则和处罚措施,促使其树立主动抓安全的观念,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同时,要监督这些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人,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工伤保险社会化统筹,使其加强工伤事故的预防,分散工伤风险。
其二,针对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操作规程,明确职责。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遵守操作规程,在民营企业也要开展劳动竞赛,宣传安全生产典型事例,建立安全奖惩制度,使员工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其三,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和仲裁办案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预防民营企业工伤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依照法律法规,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民营企业,该处罚的坚决处罚,该整改的坚决整改;对已构成安全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劳动仲裁机关要秉公办案,消除“民营企业工伤自负”的错误思想,杜绝“生死合同”,严厉打击民营企业工伤事故“私了”行为,严格执行《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确保工伤职工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和经济赔偿。
■焦晓宁 纪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