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由组织安排,到某单位考察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工作能力强,成绩显著。然而民意测验结果却让人不解,单位多半人竟给他填写不称职。在逐人谈话中,笔者才明白其中原因,这位领导爱沾“公家”的光。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总爱沾“公家”的光。有的领导将单位的公车据为己有,平时上下班车接车送,逢年过节,拉着亲朋好友走亲戚、访朋友,甚至游山玩水;有的领导以单位接待上级检查为名,在宾馆、餐厅住宿、吃饭挂帐,自己却经常带着亲属、朋友去光顾,甚至为老人做寿,为儿女婚嫁;有的领导为职工办福利用品,总要亲自出马购买,或是多写数量,或是抬高单价,以中饱私囊;有的领导趁改善单位办公条件,总要给自己家中添点“摆设”……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内心能服你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映了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存在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的思想,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暴露了我们对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既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又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欲望,损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甚至使个别领导干部走上犯罪的道路。
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愿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使领导干部在“公”字面前无光可沾。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