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刚从北京参加完全国铁路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全国劳模蔡富平一返回车间就拿出一摞图纸忙活起来,大家都知道,老蔡又琢磨出新东西了。
今年46岁的蔡富平是汉中线桥段机修所机加工班的工长,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硬是凭着勤奋,啃下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原理》等书籍,掌握了机械维修、设计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20多年,他刻苦钻研、潜心攻关,先后研制、改进了简易龙门冲击钻、新型旋转式收轨车等十几种大中型工程机械设备,其中有两项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不仅解决了该段的施工难题,还为国家节约资金一百多万元。
有一次,老蔡听说施工现场所用的枕木镙栓锚固架十分笨重、操作程序很复杂,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还容易损坏,影响施工进度。蔡富平直奔施工现场亲自进行操作,了解锚固的工作流程,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经过十几天的琢磨,他设计出了新型镙栓锚固架,一试用,锚固速度提高了3倍多,而且锚固质量也符合标准,每套还为段上节约资金300多元。一投入使用就受到了职工欢迎,其他单位还提出了购买要求,目前老蔡正和他的伙计进行大规模的加工,准备为段“出口创汇”。
近年来,老蔡始终坚持把一线的施工难题作为技术革新主攻方向,针对中型清筛机地粱联结镙栓经常发生断裂影响施工的问题,他将镙栓联结改为锥形销联结,使地粱联结既快在施工中又不会发生断裂,他发明的装轨工具解决了过去人工抬装钢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危险的难题,使过去10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4个人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蔡富平身兼分局职工代表、车间工会主席等职务,日常事务多,工班的生产任务又非常重,为了搞革新,他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看着他经常都显得十分疲惫,许多人都劝他:“老蔡,你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了,也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蔡富平总是憨憨一笑:“荣誉只是代表过去。再说了,不干活、不琢磨我还不习惯呢!”
■李波 崔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