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拒收“错误”的感悟

2023年10月17日

□文/高俊平

近读郑培民的日记,颇有感悟。

郑培民写了这样一则日记:“某某同志来家,我不在家,请我爱人转给我一封推荐信,并送了5000元,讲请力求(郑培民的妻子杨力求)旅游用。力求当即指出,这是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

看了这则日记,使人感到,郑培民同志之所以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秉公办事,勤政爱民,在某种程度上,得力于他有一个好妻子。杨力求堪称郑培民的“贤内助”。

有没有这样一个“贤内助”,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许多贪官的背后,都站着一个“贪内助”,或站着一个乃至数个“贪情妇”。不少贪官落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些“贪女人”的欲望而不惜违法犯罪。“贪女人”的存在,是贪官滑向腐败泥潭的助推器。

其实,事物都有两面,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若官员自身行得正,立得直,“内助”想贪也很困难。在清廉之官的影响下,一些“贪内助”还会改恶从善呢。

郑培民夫妇把别人送来的钱财视为“错误”,这显示出他们独到的眼光。金币的叮当声,在守财奴老葛朗台听来,是最动人的仙乐;哗哗作响的钞票,在贪官们看来,可化做美酒、笙歌、绝色的女人……如何拒绝得了?非但不拒绝,还惟恐送的不多哩。不过,收赃钱,喝凉酒,早晚是病。郑培民夫妇目光敏锐,看出这闪光的钞票充满“错误”,甚至包藏祸心,引人堕落,于是毅然拒收“错误”。

金钱犹如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各色人等的思想和灵魂。郑培民夫妇拒收“错误”,源于他们立党为公、不谋私利的高度的自觉性。有了这种自觉性,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来说话办事。郑培民从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妻儿谋取私利。他的妻子是某书店的普通营业员,他的高学历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好”工作。即使在自己的家里,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别人无法知晓的情况下,郑培民夫妇仍然坚持操守,做到“慎独”。“慎独”,换句话说,就是明人不做暗事。在暗中,在无人监督的条件下,也光明磊落,不欺心,不忘形,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

要做个光明磊落的人,并不容易。要有坚定的党性,要能自觉抵御各种诱惑,要能坚持自我监督,不懈自立,自强不息。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面对各种严峻的考验,特别是执政的考验,用权的考验。经受住了考验,就会受到党的信任,人民的拥戴;经受不住考验,则会折戟沉沙,被大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上篇:秦岭深山有座“少奇亭”
下篇:“意匠如神变化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7/2003072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28/3241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