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别什么都直播

2023年10月17日

□文/马后炮

电视直播好象是从春节晚会开始的,此后便“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它类型的节目也纷纷开进直播“快车道”。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对突发事件进行直播,像央视伊拉克战争直播及近期对“非典”的直播,收视率都是空前的。而“电话连线”与现场采访又是直播中最常见的手段,运用得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味煽情,就生出别扭了。

央视前不久直播了“第三极”登山运动,只见镜头中的珠峰,远远近近,白色一片。登山队员们背着五颜六色的行囊,踩着冰雪,拄着“拐棍”,向山峰进发。但越往上走,就越不那么顺利,尤其到了高海拔,简直不是攀登,而是“挪步”,因为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遑论对着镜头说话了。但坐在直播间的王小丫还是“不依不饶”,数次“打断”行进中的登山队员,请他们对观众话长短,“表决心”。每当看到队员们拿过话筒,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几句”时,就直为他们担心。唉,攀登本来就够累的了,还要来一番“演讲”,不容易呀!还有与登山队队长的一次连线,演播室把他念书的女儿找来,跟他对话。不知是设备问题还是线路不畅,几番调试,对方在高山上就是听不清女儿在说什么,其“煽情”效果大打折扣。有时“煽情”不但达不到电视台所要求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尴尬。

有次看某卫星台直播的一台“表彰式”晚会,在“黄山、黄河”之类的豪迈歌曲过去之后,晚会主持人请上来一位英雄的母亲,他儿子在抗洪救灾中牺牲了,女主持人就让她回忆儿子小时候的可爱、最后一次见儿子的情景,母亲都泣不成声了,女主持人还想引导她“直播”几句“豪言壮语”,没想这位母亲很“实在”地说,“我什么都不想,我就想我儿子”。主持人稍一愣神,连忙号召大家鼓掌,似乎掌声一响,尴尬就被“压倒”了。据说某些地方台直播的内容越来越“隐秘”,有直播生存体验的,一路上吃喝拉撒睡全要被收进镜头;有尝试着把几对互不认识的青年男女放在一大间屋子里,让他们“产生感情”的……

电视直播固然“刷新”了我们的生活,扩大了公众知情权。但一味追求收视率,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拿来直播,甚至“逼迫”和扰乱别人的生活,就值得商榷了。

上篇:说威风
下篇:秦直道:我国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30/3242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