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2023年10月17日

□文/李敬达

项羽究竟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千百年来,几乎定型的说法是:他失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我不以为然。

项羽名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以暴风骤雨之势,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推翻了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威武雄壮的一页。在楚汉相争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元前202年冬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被刘邦重重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一天深夜,在四面楚歌中,项羽率领八百多骑兵冲出了重围,逃到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岸的乌江浦)时,只剩下二十六人,这时恰好乌江亭长的船等在岸边。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接着项羽又对乌江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说完这番话后,项羽命令二十六人下马向还没有追到岸边的汉军冲去,“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羽亦被十余创”,最后挥剑自刎,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从垓下冲出重围,渡过了淮河,几百里路逃到乌江岸边,不就是想渡过长江,再整军马,卷土重来么?现在明明可以安安全全地坐着船渡江了,为什么突然之间就改变了主意,坚决不渡江了呢?是乌江亭长的那一番话使他瞬间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了么?非也!乌江亭长的话明明是给他打气,劝他不要对前途丧失信心——“江东子弟多豪杰,卷土重来未可知”,当年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摧枯拉朽般地推翻秦王朝,以后就不能重整军马和刘邦再决雌雄么?而项羽听后怎么就接受不了,想一死了之呢?如果按项羽所说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来分析,就更令人生疑。既然是天要亡他,他还何必从垓下突围,渡淮河,到乌江呢?在垓下和汉军拼个鱼死网破不就得了么?如果再按项羽所说的“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而使他无颜见江东父老来分析,也使人疑云团团。项羽原先雄兵数十万,垓下被围时已“兵少食尽”,连最宠爱的虞姬也感生存的希望渺茫而自杀,那时项羽就不“愧于心”么?为什么还要拼死突围呢?汉军五千骑兵穷追不舍,项羽仓皇渡过淮河时,突围出来的八百多骑兵能跟上他的速度的只剩下一百多人,那时项羽就无动于衷么?为什么还要向前逃跑呢?项羽逃到阴陵时迷失了道路,向一“田父”问路,“田父”把他骗到了沼泽地里,又被汉军追上,把一百多人杀得只剩下二十八人,最后又经一场恶战,只剩下二十六人,那时项羽为什么不万念俱灰而还要继续向前逃跑呢?为什么偏偏逃到了乌江岸边,已有了生的希望,却产生了无颜过江东的心情呢?

项羽能几百里路逃到乌江岸边,肯定是想渡江;到了乌江岸边又坚决不渡江,必然另有重要原因。项羽对乌江亭长说的“吾知公长者”这句话值得分析研究。项羽为什么把乌江亭长称作年高有德的人呢?肯定与把他骗到沼泽地里的那个“田父”有关。已经上了一次大当了,不能再上当了,得提高警惕呀!项羽由于滥肆杀掳等原因,早已失去了人心,连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农都想置他于死地,乌江亭长就不想活捉他去邀功请赏么?虽然司马迁没有写乌江亭长在船舱藏有伏兵,但作为吃一堑长一智的项羽,却不能不提防花言巧语的乌江亭长——为什么他恰巧就等在乌江岸边,而且只有一只船?是不是和“田父”一样是个骗子呢?是不是足智多谋的韩信在前往垓下会战的途中设下的圈套呢?如果项羽对乌江亭长有所怀疑,那么他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那番话,也不过是自我解嘲而己。

宁愿战死,也不愿被捉受辱——这才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重要原因。

上篇:秦直道:我国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
下篇:令人尴尬的“网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30/3242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