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军装映红了党旗

——西京医院耳鼻喉科党支部“创先夺标”侧记

2023年10月17日

由于临时搬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的实验室挤在院外租用的房子里,办公条件差,科研人员上下班费事,而且病房区内用房也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科党支部书记、原科主任黄维国教授主动向科主任邱建华提出,把自己在病房区的办公室让给主治医师,自己到实验室那边去办公。在困难的时候,老主任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不但主治医师不赞同他的做法,连邱建华主任也不答应他的请求。黄维国教授却说:“我是党员,又是支部书记,我这样做没错”。苦口婆心最终说服了大家。这只是该科加强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科室战斗堡垒中一个小故事。

近几年,在院里没有多少投资的前提下,耳鼻喉科依靠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抢占国内及军队专业科技领先地位,走内涵式滚动发展之路,从贷款80万元起家,将耳鼻喉科逐渐打造成为全军及全国一流的科室,形成以耳聋诊治、听力学研究、辅以鼻内窥镜外科、头颈外科及侧颅底外科等“微创诊治”整套技术。截至目前仅在科研及设备更新上就投入1500万元,先后获得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2项。

一个小小的科室,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八一”前夕,记者前往西京医院采访,耳鼻喉科正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展“假如科室是我家”大讨论活动,就如何树立主人翁思想、克服非典的影响、走强军富民之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等内容进行广泛讨论。他们联系工作实际,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使科室每个人明白作为军人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护理差错、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减小患者的医疗支出。就是这三个最大限度赢得了患者的拥护,他们从西北五省以及河南、山西、四川、广西等地纷纷来到西安求医治病,使耳鼻喉科的门诊量平均达到240人左右。

纵观耳鼻喉科的发展,从1995年党员带头押房产证贷款80万元起家,到每个人员留学、出国、分房;从购买一台新型设备的决策,到每次重大的手术;从每年的下乡义诊,到每年的上街学雷锋……决策的是党支部,带头执行任务的是支委和党员。军装映红党旗。从1996年耳鼻喉科党支部被总后树为首批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到2002年被总后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们以军人职责在医生的岗位上攻克一个个科技难题,为百姓热情服务,一点一滴地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薛梦琦

上篇:抓国防教育不放松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7/2003073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31/3242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