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戏迷朋友们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发现了秦腔舞台上有一位旦角新星,她的形象、演技、唱腔和表情之美极为难得。她就是西安易俗社的旦角演员丁晓玲。
笔者自幼酷爱秦腔,我买的碟片几乎全是秦腔。不久前,我把碟机安放在自家院中为乡亲们放戏,先放了三位演员的唱段,大家没说什么,当我最后一个播放丁晓玲的唱段时,场上观众竟然交口赞叹。几位老者说:“看咧一辈子戏,人好、唱的也好的不多见,这人是个大把式,把戏演活咧。”几个妇女叽叽喳喳地争着叫好:“咦!西极了!西极了!(意思是指比西施还美)“咋么西来!”“你看,走的好的哟,就象水上飘呢!”“这人的声咋么好听来,真格跟银铃铃一样!”……当我放完第一遍,大家齐呼:“再放一遍!”我只好把丁晓玲《三滴血》中“兄弟窗前把书念”的唱段连放了三遍。
这唱段,凡有秦腔常识的几乎都能哼上几句,尤其是已故秦腔名伶肖若兰的演唱,使这个唱段几乎登峰造极。后来者要得到观众的肯定,其难度显而易见。然而丁晓玲的演唱却别出洞天,再创新高。使人耳目一新。她扮演的李晚春镜头一出,就不同凡响:那如花似玉的容貌,脉脉含情,羞中带怯,有如水中碧莲、庭前玫瑰之艳丽动人;她的唱腔恰似风舞银铃,清亮悦耳,余音环绕,回味无穷,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李晚春。虽不能说她的出现是一秀压群芳,但就李晚春这一角色而言,她的演唱确让人有后来居上之感。
丁晓玲的扮像清秀俊美,且身材适中。如果说这只是她的客观优势的话,她在演唱中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足见其扎实的艺术功力和善于创造的特质。她表现一个人物,除了在面部表情和行腔唱段中善于展现人物性格外,她还注重运用身姿和手腿的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三滴血》一剧中,她既可扮演李晚春,又可扮演贾莲香,无论是家中女红还是山间跋涉,她的行体动作都时而宛若春燕穿云,时而又如秋风指柳,显示出极高的控制身姿的本领,或动或静皆恰到好处,十分得体。
丁晓玲在《柜中缘》中饰演的许翠莲,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均举无虚止,挥洒自如。在关门、开门、眺望等每个动作上都十分到位,优美耐看,贴切动人。尤其是作针线活一段,从选择样花到抽线、拈线、穿针、合线、搓线、再到口试线力,每个动作都细致入微,逼真生动,使人赏心悦目,不得不陶醉于她美妙的演技之中。
丁晓玲不但形象、演技美,她的噪音唱腔更美。听丁晓玲的唱腔,可以用清脆响亮、婉转细腻、甜润悦耳、声情并茂十六个字来形容。在“许翠莲来好羞惭”一段中,她唱得情缠意绵,温而不火,唱出了许翠莲既嗔怪李映南又同情他的遭遇的复杂心境。真实可信地塑造了美丽善良的许翠莲形象。丁晓玲的唱腔激情饱满,感情丰富。听她的演唱。使人能从她的唱腔中感悟出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由她导唱的“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深庭寂寂可人怜”,等唱段,无不声情交融,感人肺腑。
最近我跑遍了咸阳许多音像门店,遗憾的是音像市场上找不到丁晓玲的个人专集,值得庆幸的是买到她在《蝴蝶杯》中饰演的卢凤英唱碟。在《结案》一场戏中,在五十多句台词近十分钟的演唱中,丁晓玲始终热情奔放,字正音醇。随着剧情的需要,她的唱腔不断变化,婉转曲折,跌宕起伏,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若九天飞瀑。细细品味,几乎每句唱腔都有创新和突破,能带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美感享受,让凡是看了演唱的人无不为之赞叹。她的成功为《蝴蝶杯》这出名剧增添了新的艺术光彩。 (王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