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萍
李小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白云小学当老师。白云小学在大瑶山里面,是全县最远的学校。小刚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三天。才依稀看见两间小木屋,像两个纸盒挂在半山腰上,那就是白云小学了。
山下有一条小河,一个瑶家妹子等在河边。瑶妹自报姓名说:“李老师,我叫银花,是专门来接你的。来,我背你过河。”李小刚吓了一跳说:“我一个大男人,要你这个女孩子背过河,像什么话?”银花说:“背客人过河是我们瑶家的礼节,你不让我背,我回去就交不了差,到时候要我当着别人的面再背你一回,更不好。”李小刚不好再争执,轻轻地趴到银花的背上。银花背起小刚,大步向对岸走去,踩得水花飞溅。小刚说:“小心,别摔倒。”话音未落,银花脚下一滑,两手一松,“扑嗵”一声把小刚放到河里去。小刚埋怨说:“你把我弄成落汤鸡了。”银花放声大笑,那“咯咯”的笑声,像银铃一般,越过水面,飘上山坡。
过了小河,爬上山坡,就到白云学校。一到学校,银花就去给小刚铺床。小刚的床,竟然是铺在教室里的。全校只有两间小屋,一间给老师做厨房,另一间就是教室兼老师的卧室。铺好床,学生就来了,全校只有九个学生。学生上课时,银花就去煮饭。煮好饭就下课,老师吃饭,学生打闹。有两个学生居然跑到小刚的床上打滚。银花把那两个学生揪下来,然后用粉笔画一条粗线把床圈起来,再在线外写上几个大字:老师睡觉重地,不准入内!
山中日短,上了两节课,就放学了。学生走后,天渐渐暗下来,蚊子“嗡嗡”地飞来,又多又厉害,咬一口就起个大疙瘩。还是银花有办法,她烧了一个火盆,盖上青草,浓浓的白烟就冒起来,满屋飘散。烟气里有一种醉人的芳香,蚊子却触烟就逃。银花说:“以后你天天用这种草熏蚊子。”小刚问这是什么草。银花说:“我们都叫它香草。”说完,银花就回家去了,只剩下浓浓的暮色,笼罩着学校。小刚忽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第二天早上,小刚才看清楚,原来昨晚熏蚊子的香草叫薰衣草,读书的时候,他还种过这种草呢,只是不知道它能熏蚊子。小刚一时兴起,就拔了一株薰衣草,养在瓶子里。
山里的生活无限寂寞,小刚希望再见到银花。两个月后,银花才再次到学校来。小刚像迎接亲人一样把她迎进屋来。银花看一看小刚说:“你瘦多了。”小刚说:“你美多了。”银花说:“你别取笑我。”小刚说:“真的,你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女孩。”银花低下头,脸蛋羞得像一朵杜鹃花。低头间,银花看见了瓶子里的薰衣草,就好奇地问:“你怎么把香草种到瓶子里?”小刚说:“这种草叫薰衣草,很有名的。在城里,有些少男少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情人呢。你看,每一株薰衣草都有四片叶子,传说第一片叶子代表信仰,第二片叶子代表希望,第三片叶子代表爱情,第四片叶子代表幸运。”银花听得心驰神往,问薰衣草的“薰”字怎么写。小刚把“薰”字写黑板上,银花照着写了十几遍。
此后银花过不久就来学校看一回小刚,这给了小刚莫大的安慰。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结束了。银花叫小刚到她家里去,说她父亲想见小刚。
银花的父亲把小刚当上宾招待,热情劝酒。瑶家喝酒用大碗,两碗下肚,小刚就顶不住了,连声说:“我不能喝了,不能喝了。”可不管他怎样推辞,银花的父亲照斟不误,而且一旦把酒斟到碗里,就非要小刚喝下去不可。小刚很纳闷:怎么能这样逼客人喝酒呢?银花看见小刚确实不行了,才贴着他的耳朵说:“你把筷子架在碗上,阿爸就不会给你斟酒了。”小刚赶紧把筷子横架在酒碗上面,果然,筷子一架,银花的父亲就不再斟酒了。小刚说:“你们瑶家的规矩真多。银花你怎么不早说?害我喝那么多酒。”银花的父亲哈哈大笑。
当晚,小刚烂醉如泥。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窗外松涛阵阵,涛声中夹杂着山鸡的啼鸣。屋里有个人在灯下补衣服,迷迷糊糊中,小刚还以为是儿时的母亲,揉一揉眼睛,才看清是银花,而自己正睡在银花的床上。小刚吃了一惊,酒全醒了。他跳起来说:“对不起,我喝醉了,竟跑到你的床上睡觉。”银花却说:“是我阿爸扶你到我的床上来的。”小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银花笑一笑说:“这也是瑶家的规矩。没事的,你快睡吧。”小刚哪里还敢睡?他披衣坐到天亮。
天亮后,小刚要回城里去了。银花把他送到山下的小河边,依依不舍地问:“你以后还来吗?”小刚说:“来。”银花说:“不准骗人。”小刚说:“我从不骗人,更不会骗你。我要回来吃你打的油茶呢。”银花笑一笑又说:“你上次教我写的‘薰’字教错了。”小刚说:“不会吧?”银花说:“真的错了,我查过你那本《现代汉语词典》,薰字在1313页。你回去也查查吧。”小刚说:“好,我也查。”说完就过河去了。小刚过了河,转过一个山弯,还听见银花在后面喊:“你一定要查词典啊!记住,在1313页。”
小刚知道那个“薰”字根本没有教错,所以回到家就懒得查词典。倒是母亲发现他的袋子里有一小包盐,很严肃地问他是不是跟瑶家的女儿过夜了。小刚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母亲说:“瑶家有一种风俗,一旦看中了客人,就会安排客人在自己女儿的房里过夜。如果客人也喜欢他的女儿,他就招客人为婿;如果客人不喜欢他的女儿,他就送客人一包盐。”小刚开玩笑说:“我还真想做瑶家的女婿呢。”
母亲可不想让儿子去做瑶家的女婿,她托人在城里帮小刚找了一份新工作。从此,小刚再也不到山里去。直到十年后,小刚偶然看到一本介绍瑶族风情的书,书里说,瑶家有女子背男性客人过河的习俗。如果女子对客人一见钟情,她就会把客人放到河里去。小刚油然想起了银花。当年银花把自己放到河里去,也是一见钟情吗?小刚又依稀记起银花叫他查词典的事。那本词典还放在书架上,因为后来买了新词典,那本旧词典就一直没翻过。
小刚把那本旧词典从书架上取下来,拍去上面的灰尘,翻到1313页。一张折叠成心型的纸片,静静地躺在书页里。小刚轻轻打开纸片,里面是一片薰衣草的叶子,早已风干了,虽然过了十年,依然完好无损,叶子上细小的纹路都清晰可见。纸片上有一行字,写得十分工整,小刚小声念道:“李老师,这是薰衣草的第三片叶子,我把它送给你。”第三片叶子,不就是代表爱情的那一片吗?小刚心里一震,他迫切想知道。银花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小刚立刻进山,两天后,就来到银花的家。那里木楼依旧,却不见了银花的踪影,只有一个老头坐在门外抽烟。这个老头是银花的父亲,他已经认不出小刚了。小刚向他打听银花的下落,老人磕一磕烟斗说:“我的银花命苦啊!她喜欢上一个城里人,年年打好油茶等啊等啊,把自己等成个老姑娘,也不见那个城里人回来。我眼睁睁看着女儿人老花黄没人要了,一气之下,就把她嫁给一个老猎人。想不到银花性子烈,新婚第二天,她就悬梁自尽了。
银花确实死去了,她已经化作泥土,躺在高高的山坡上。山上的杜鹃花正在怒放,连天漫地,灿若云霞。银花的坟上却长满了薰衣草,远远望去,好像是镶嵌在花海里的一块碧玉。
小刚小心翼翼地从银花的坟上挖了一株薰衣草,连泥带回城里,种在阳台上。这株薰衣草有四片翠绿的叶子,小刚总觉得第三片叶子是一个女子变的,这个女子的名字叫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