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外面飞的凤凰回来了,厂内的技术人才不动外出的心思了,一批大学生扎根厂内,西安煤矿机械厂新一届领导班子采取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的“三留”政策聚了人心,兴了企业。
由于前几年企业不景气,西安煤矿机械厂人才流失严重,新产品研发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车间技术人员人心浮动,外界不时有人来西煤机厂挖人才,分来的大学生几乎都是“飞鸽牌”。去年10月31日,省委企业工委重新调整了西煤机厂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随即展开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提出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搞协议工资,如技术部门协议工资分为800、1200、1600、2000元四个档次,个人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技术部门审核同意即可。真正实现了双向选择。为了稳住刚进厂大学生的心,西煤机厂领导果断决定,技术部门刚进厂大学生起薪为800元。刚开始,有些老职工不理解,认为自己给企业干了一辈子,临退休也拿不到800元,企业工会等部门反复给职工做工作,讲道理,讲人才的重要性。今年,该厂新招了30名大学生,这在西煤机厂近几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几年前,西煤机厂出去了一批人才,连三个采煤机研究所的所长也流失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便四处打听几人的下落,自费请人家和家属吃饭,给昔日所长们的爱人做工作,和三个前所长数次谈心,从对企业的感情出发,诚请几人回厂。诚心感动了人,回厂后,一人通过竞聘担任了厂长助理,一人经考核担任了电气老总,一人操起了本行。不久,该厂便研制成功了700电牵引采煤机,市场反响不错,另有一项新产品也将投放市场。消息传开,有20多名在外“漂泊”的各类专业人才纷纷要求回厂。
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并没有被厂里遗忘,在待遇倾斜的同时,厂领导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前几天,厂长王增强去基层视察,发现铸造车间风扇太小,车间通风不好,当即拨专款买了几十台大风扇安装到位。事情虽小,职工们看在眼里,工作劲头更足了。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