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海
日本大陆从南至北的纬度与我国的上海到哈尔滨平行,却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洲,除了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自然条件外,就是得力于几十年坚持不懈在美化绿化上下了真功夫。现在日本绿树成荫,处处有绿地,处处见花园。无不展示着日本在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骄人的成就。
还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日本的工业高速发展,但环境却遭到人为的破坏,不少大港口海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日本政府在1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几年过去,就见海水碧波澄清,市民可以在码头堤岸垂钓。笔者1977年初次到日本,一晃20年间没有间断过,随船运过石油、粮食、杂货等进出口货物,所到之处,港口有序,海水碧蓝,随处可垂钓,近处海生物也可餐。上个世纪的70年代,我们到日本九州岛的大分港因为污染还不敢吃海虹,而到90年代,我再去该港装运钢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偌大的钢厂全部微机控制,室外根本看不到人,路两边樱花树成荫,路面一尘不染,矿砂船靠泊后,全是机械化作业,这边由传送带送入高炉,那边通红通红的钢锭就流水似的出来了。正值退潮时候,离船不远岸边的礁石上露出海虹,问过作业的工人,他们说可吃,我们晚上就有美味可餐了。
在日本,像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这样繁华的大都市,也到处有树木、草坪,鸟类栖息其间,鸣叫不绝,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城市了。如今我们国内不少地区都在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可是我们在日本四国岛的不少港口却看到果实累累的桔树。第一次见到桔树,浙江一位水手一眼就认出这是家乡的“黄岩密桔”。当地居民说,这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浙江引进的,到90年代,“黄岩蜜桔”不但供应日本全国,而且还出口。
日本的厂区,绝对没有露土路面、破烂不堪的厂房,他们的厂区都是厂房整齐,绿化合理,很少见到杨、柳、刺槐等档次低的树种。即便是化工厂,那些室外的管道也是排列整齐,颜色银白,标语醒目,设计新颖,独具匠心。一个工厂就似一个花园,所有的场地都很干净,看不到油、气、水有跑、冒、滴、漏的迹象。原来,工厂都有环境保护监控室,管理人员坐在明亮的室内,开启电视监控器,电视屏幕上立即就反映出全厂各处的现场情况。还有用电子计算机来监察各处噪音和空气污染的,哪里噪音、污染只要超过了限度,就会发出警报,有关人员就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可见日本是将环保推向了一个很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