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国文物面对流失严峻挑战

2023年10月16日

本报综合消息 中国文物界最近可谓喜忧参半。6月17日,美国向中国归还了6件走私文物,中国通过法律程序追索文物取得又一成果;而翌日,因坐拥避暑山庄而久负盛名的河北承德,却爆出一宗惊天文物窃案。

在这起文物监守自盗案中,共有158件文物被从门禁森严的文物仓库中盗出,其中数件为堪称中国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其余为国家二级或三级保护文物。这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文物监守自盗案之一。在这起案件中,一名叫李海涛的掌管文物仓库钥匙的官员,在其任职的12年中,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从仓库中盗取文物。案件所涉文物数量多,品级高,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博界第一大案。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度,不得不一再体味文物流失带来的切肤之痛。有专家认为,因管理不善或监守自盗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已成为中国文物走私市场仅次于古墓盗掘的第二大来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学者说,管理不规范,文物清查流于形式在中国现有的2000余家博物馆中并非个别现象,在案发地的承德外八庙文物管理处,近几年任该处负责人的5位处长,离任接任时从未进行过文物清点,更不用说知晓文物的具体数目了。在中国,不少博物馆的官员只能以“大约”、“左右”一类模糊的字眼描述文物的数量。

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代、供他们遥想先人当初生活场景的记忆的碎片,是凝固了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国于2000年修订文物法,明令禁止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向外赠与、出卖文物,并规定国家随财政的增长而增加文物保护拨款。该法还为文物进出境设定了严格的审核检查制定和程序。

2003年初,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一个盛大的珍贵青铜器出土纪念仪式上,5位报告发现珍贵文物的农民被请来为仪式剪彩。中国政府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嘉奖和感谢。

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海关查处了240起文物走私案件,收缴国家限制出口文物8780件。深圳海关自1990年以来,共缉获走私案件28000多件。多年以来,中国政府还通过依法追索、政府移交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使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3年前,中国政府首次成功地通过法律手段从英国追回了一批流失文物。

上篇:我省将治理超限运输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8/2003082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8/25/3201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