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捍卫老实

2023年10月16日

□文/王锦春

早些年,“我是流氓我怕谁”成为某些人的精神坐标,流风所及,似乎老实成了无用的别名。倘再赞扬某人“老实”,难免会遭遇白眼“都什么年代了”,以至词典上对“老实”的释义加了一句:“婉词,指不聪明”。愚钝如我等,实在折腾不清楚,老实与聪明何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然而,“老实”蒙尘,并非福音,于是有人呼吁“捍卫老实”,。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必要前提。“老实”蔚然成风,少有尔虞我诈,该是祥和景象。经验证明,无论成才成事,都需要老实支撑。做学问,需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做生意,要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坦诚;做人,更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境界。市场经济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明智的现代人要学会诚实做人。有时,讲诚信的老实人会吃些亏,结果常常吃小亏沾便宜。人智若愚,大巧若拙,是一种高明的做人技巧,付出的成本最小,而不诚实付出的成本是信誉、人格,甚至包括生命和自由。世道不会亏待诚信之人,也不会泯灭良心之善。记得同仁堂里有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凭着这份承诺,历经300余年风雨仍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诚实的魅力。不会失效。

不老实是一种人格的可悲。人们常说言为心声,现实中“讷于言而敏于行”亦大有人在。更可怕的问题在于行桀纣之行者,有时口中所言并不逊于尧舜。纳粹德国戈培尔的那张铁嘴,那种“谣言重复一千遍便是真理”的狡诈,确乎曾蒙骗了不少人。然而,诚如林肯所言,有的人可以永远欺骗一个人,也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但他绝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一个人的才能有大小,如果没有什么大才能,可以玩一点小技巧,但过多的技巧,甚至以“金玉其外”的包装惑众,会为之所害。

拒绝老实更是一种可悲。有一种眼光,把“老实”与没有能耐相提并论,这种导向误人误事。曾确一个人去应聘,因其为人让座被认为“老实”而名落孙山。照此标准,坑蒙拐骗之徒岂不成了宝贝。人才是稀缺资源,具有真诚品格的人才,更是难能可贵,何以无立足之地,着实不可思议。我们的社会虽然人才日多,毕竟诚者可居。试想一下:如果生活在一个“如乌眼鸡一般,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氛围中,这样的群体还有什么吸引力,人的才智何以得到充分展示与发挥?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摧毁人性和人伦,那就是权利金钱。以老实作为准则,心中少有非分之想,就能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战胜物欲诱惑,不致误入歧途。相反,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把权力作为交易的砝码,一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贪欲的惯性也就刹不住了。在贪欲的无底洞里苦苦挣扎,所能得到的不会是幸福。为人处世还是要恪守基本的准则,不与上者争名,不与下者争利,不与同者争能,做人淡泊一点;不让复杂的人际关系混淆判断是非的原则,不搞双重标准,不欺负老实人,不让好人吃亏,不搞小动作,不耍小聪明,做人透明一点;塑造一种标准职业心态,就是不看领导脸色,不为别人的看法左右,按职业规范讲真情,说真话,真理高于面子,做人公正一点。做到这几个一点,是人生幸事,是一种精神境界。

上篇:再就业金点子(二)
下篇:萨达姆“写真”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8/2003082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8/29/3203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