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市抗洪抢险的万人大军里,有一个穿着橄榄绿警服,但未扛任何肩章的武警干部,自9月1日渭南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灾以来,他就一直坚守在抗洪大堤上,以实际行动大写军人的忠诚。他,就是原武警陕西总队渭南市支队副支队长,现转业待安置的张春明。
在家等待安置的张春明,听到渭河大堤多处发生管涌、塌陷、决口,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灾情后,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先是找到武警渭南市支队要求随队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可由于部队早已奔赴华县抗洪一线,没有联系上。9月1日上午,再也无法等下去的张春明,将自己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专程送到了渭南市委组织部和防汛指挥部,但因“安置单位未明确,出现意外,责任不好区分;抗洪一线非常危险,万一有意外,不好向部队交代,必须请示市上领导批准”而未给予他明确答复。张春明听到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回到家里,换上作训服,扛上铁锹,就直奔渭河大堤,毛遂自荐守护大堤。他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市上领导,在守护大堤的第二天,市上领导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将他编入市委组织部抗洪抢险的队伍中。
在抗洪抢险一线,张春明守护的是渭南市临渭区西庆屯村至渭河沙王大桥一段12公里长的渭河大堤,主要任务是24小时不间断地巡回检查各责任段有关部门的护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现场处置。从1日主动参战到11日险情排除,张春明始终战斗在抗洪第一线,渴了喝瓶矿泉水,饿了啃袋方便面……由于长时间的沿堤行走和洪水浸泡,张春明自带的两双雨鞋磨破了,腿也走肿了,可他始终不吭一声。9月3日,当张春明听到组织部要抽人到华县支援抗洪抢险时,又主动请战参加赤水河堵决口的抢险,4日,渭河渭南段因降雨再度发生管涌、塌陷,他又被抽回渭南守护大堤,一直到11日险情完全排除。
随着洪水的不断上涨和水位的不断升高,沙王河段先后有十多处河堤发生管涌、塌陷。每次出现险情,张春明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论是扛沙袋、运土方,还是加固河堤,都会看到他矫健的身影。每次遇到危险任务时,张春明总是第一个请战,干最危险和最苦最累的工作。在参加抗洪抢险最紧张的11天里,张春明就像一面旗帜一样,激励和鼓舞着与他一起参加战斗的地方同志。
(贺军荣 史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