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从凤凰卫视看到一则香港小学开学的新闻:为了让新入学的孩子消除对学校的陌生和惧怕,校长和老师扮成魔术师,站在校门口,从一只漂亮的大盒子里不断地抽出彩带,抛向第一次迈进校门的小朋友。刚离开幼儿园不久的孩子对这样的欢迎仪式自然个个乐不可支。
记得去年9月,也是新学期开学。那是京城一所重点学校。开学那天,学校为新生准备了专门通道。门口有老师把守,家长到此止步。只见前面一个小姑娘高高兴兴地和妈妈道了“再见”,扭头就往校园里跑。聚在校门口的家长都夸这孩子勇敢、适应能力强。忽听把门老师一声断喝:“回来!”大家都吓了一跳。老师对孩子训道:“这儿是学校,进学校要先向老师问好,知道吗?!”刚刚还大胆活泼的孩子吓得只用蚊子般的声音说了声“老师好”,刚要往里走,又被喝住:“声音太小,重说!”两番折腾,不光这位小姑娘走进校园时已变得蔫头耷脑,后面的孩子和家长也都领教了学校的“厉害”。
同样是迎接新生入学,前者是要消除孩子对学校的陌生和惧怕,而后者却是刻意要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敬畏。究其根源,个中存在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人文理念的区别。
(摘自《光明日报》宋晓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