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渭南市总工会从抓机关自身建设入手,治理机关散、懒、乱作风,激励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确立服务职工的思想,塑造工会整体形象,工会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4月份,市总领导在分析了机关的现状后,认为工会组织处在社会转型期,机关作风能否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影响着全市工会的整体工作和形象。他们便着力加强工会机关的自身建设,塑工会形象,树工会品牌。首先,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财务管理一度显得薄弱,他们就先从这里入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使用,趋于严格、合理、公开、透明,把职工的“血汗钱”真正用在发展工会事业上。随之,完善了机关的物品采购,工作人员考评奖惩等10多项制度。市总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改变了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机关确定每周一为学习日,集中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联系实际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有关业务知识,促进机关工作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同时,定期召开月工作例会,把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并检查、总结、评比上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各部门互相协作,一改过去的散、懒、乱作风。今年初,市总开展了一个月的思想作风整顿,以创建学习型工会为目标,联系实际认真找差距,订措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使市总机关作风的大改观。
今年以来,市总先后完成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5份。作为市总的“窗口”——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成立仅九个月时间,把“有困难、找工会”落实到行动上,先后接待来访职工2300多人次,救助生活困难职工600多人,为500名职工办理了重大疾病保险,为28起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了法律援助,举办了7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和2次下岗职工劳务洽淡会,帮助近5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全市工会组织救助了310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的生活困难。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职工中树立了工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本报记者 王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