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慎防“离制造业”现象

国企“退二转三”当缓行

2023年10月16日

位于西安市太华路上的西安锅炉总厂四分厂,如今正在被推倒,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座大型超市。

在太华路,锅炉四分厂并不是“退二转三”的第一家,早在1997年,西安黄河棉织厂在其厂址上已办起了西安建筑材料城;四年前,西安纺织器材厂则已成了住宅小区。

与此同期,继电扇厂转为羊毛衫城,红华仪器厂办起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之后,同处于长乐路上的又一家国企—西安拖拉机制造厂,正在建服装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西安市国有企业凭借区位优势,以土地为媒,掀起了“退二转三”的热潮。这一点在西郊大庆路一带也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玉祥门外的西安汽车配件一厂到西尽头的三印厂,这里的每一家企业几乎都在“退二转三”,“三产办”忙着出租或卖出土地,搞房地产、建大型超市、开批发市场、办客运站……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日渐衰微,圈地建高层的呼声却叫得正欢,西安汽车配件一厂等企业已经在这里消失了。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工业企业“退二转三”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陷于困境中的企业脱身退出第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第二种是企业由二环路以内迁出二环以外,另建厂房从事“二产”,原厂区建“三产”或用土地置换后获取差价收入;第三种是压缩“二产”用地,搞多种经营。

不可否认,这些“退二转三”的企业,其中有盘活闲置资产、扩大就业的典型,也不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中饱私囊的事例。仅此不能说明“退二转三”的现实意义。或者可以说“退二转三”在局部范围内对某些小集体或许能带来眼前的利益,但从时机和大局来看却有待商榷。

一位研究国企改革问题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包括土地)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新旧产业衔接得不好,经济很容易就会在“离制造业”的阶段感染,最终患上“产业空心化”之病。旧的已去新的没来,于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比重就不断下降,形成“外实中虚”,日趋萎缩的局面。

目前,在新的战略规划中,制造业(主要是传统制造业)重新回归最重要的位置。上海的新目标是:从建设“四大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转变为建设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北京的口号则是:重整北京制造,全面振兴现代制造业;广州早就将经济发展的重心从房地产等转向汽车制造、电子通讯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临港工业基地;全面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的新国策。

然而,正当全国掀起“中国制造”浪潮时,西安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离制造业”现象。无论是劳动力的质和量,还是社会资本流向,或者大规模的“退二转三”潮,都初显征兆。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报告一针见血:如果任由资本和劳动力“离制造业”现象的发展,忽视制造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过早地进入后工业化或者服务化阶段,那么不仅会制约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也会影响第三产业的发育和高级化,抑制投资和消费意愿。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温总理敲杯子有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9/30/31421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