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西山深处:绿衣使者

2023年10月16日

今天是世界邮政日,在此以前,记者随同省邮政局一行人,专程赴宝鸡县西山农村部分支局,体验乡邮员的真实生活。

曹建平 以所为家

一道渭水穿境流过,河岸和山体相连。河南有一条公路,河北是宝天铁路,公路和铁路都修在半山腰。南北两山留出来“一线天”,这就是颜家河人生存的空间。

我们从河南走临时木板桥才过得河到达邮电所,西山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在此体现得最为典型。承包人曹建平刚30岁,学过美术,曾到广东一带打过工。可飘荡的生活、人情的淡漠、远离亲人的苦恼,都给他无限的伤感和道不尽的心酸。当他领着广东韶关新婚的妻子黄慧燕返回家乡后,老邮政退休的父亲替他承包了邮电所。从此,夫妻俩以所为家开始了另一种“打工”生活。

每天早早起床后,妻子开门营业。曹建平背起邮包,开始投递邮件、收寄汇款、销售邮票、揽收包裹,辛苦了一个月后,经营效果显出来了,这给小两口极大的鼓舞。父亲在家门口打出代办邮政、电话业务的牌子,将自己的家变成了第二个邮电所,既方便了群众用邮也增加了收入。遇到业务量大时,老两口和小两口一齐动手,干得扎扎实实、红红火火。

马真福 知足常乐

凤阁岭,一个颇有诗意的地名,然而真实的凤阁岭却并没有多少诗意。在车上有人讲了这样一件事:本地村民来点油盐钱都很困难,有一个当兵的回乡,看家里穷总想外出打工挣点钱,可谁知,钱没挣到,还向家里要了两次生活费。

攀铁索过河,沿山根在乱石中走了一段路,我们到达处在半坡道的陕西最西边的邮电所,承包人马真福正在盘点一天的业务量:3封平信外加一个小包裹。他介绍说,凤阁岭邮电所地处陕甘交界,所辖1.1万余人分散于茫茫大山里,平时送一封信得跑30多里路,最远则达56公里,骑自行车行一段路,扛自行车走一段路,穿隧道,爬山坡,越河沟,有时一天都回不来,但业务却清淡如白水挂面,今年前九个月,业务总量不足3000元。

虽然马真福每月收入不足300元,可他却表示知足了。1983年5月,从部队复员回乡的马真福就在这个邮电所里干起了临时工,在20年里,他娶妻生子,把草房变成了瓦房,生活一日好过一日。

关于理想,马真福说眼下就是给往年的客户写信、打电话、发电报,给他们介绍货源,好让那些多年的朋友再来,有可能收一批包裹,让任务多完成一点,自己也多得一点。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0/2003100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0/09/3151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