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市轻工工会对轻工系统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少企业不能按照规定,一次性结清拖欠这些出“中心”职工的工资、补偿金及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造成这部分职工情绪波动很大。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进入“中心”的职工能从大局出发,正确面对出“中心”这一现实,对出“中心”工作是理解和支持的,能积极配合企业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愿意在出“中心”后尽快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他们有三点希望:一是尽快办理手续,一次性结清多种欠款和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金;二是希望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尽快接转他们的社会保险关系;三是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理解和关心他们的苦衷,多办一些就业培训班,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使他们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尽快重新上岗。
这些职工的这些希望和要求,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就在西安市政府对出“中心”的职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补充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有许多企业没有能力全部支付补偿金,以及“三金”和应报销的医疗费,和将取得的风险抵押金、集资款等。
据了解,西安市轻工系统和工业联社系统的国有和集体企业100余家,大部分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长期拖欠职工养老统筹、医疗费和失业保险费,部分企业甚至挪用职工缴纳的个人应缴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现在要一次性支付出“中心”职工全部的补偿和欠账,存在很大困难。一些企业便与职工签订协议,采取分批付清补偿和欠款的办法来缓解矛盾,但许多职工对此心存疑虑,认为现在与企业还保持着劳动关系都拿不到钱,解除劳动关系后自己再向企业要钱就更不可能了。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太健全的情况下,为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而采取的过渡性政策,按规定进入“中心”三年期满的职工将应出“中心”。出“中心”职工仍不能实现再就业的,进第二道保障线——失业保险。企业不及时与出“中心”职工一次性结算欠账和补偿,解除不了劳动关系,将会影响这些职工进入失业保障,或不能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给他们自立创业增加了障碍。
目前,下岗职工出“中心”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任重道远,职工情绪波动较大,极易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加以正确引导,给予关怀和帮助,妥善解决一次性结算问题。西安市轻工工会建议,各级党政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创造一个全社会关注下岗职工的良好氛围,多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政府相关部门应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尽快为出“中心”职工办好社会保险接续等工作;对无力一次性结清补偿金和欠账的企业,要合乎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些企业让及时付清欠出“中心”职工的钱,以清除职工对立情绪,保持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