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勤奋工作不丢人 转变观念不失业

2023年10月16日

在省妇联召开的“全省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会议”上,43岁的下岗女职工刘亚兰的发言不时被掌声打断……

1997年,刘亚兰从西北医疗设备厂下岗,痛苦、委屈、失落、担忧等各种情绪都折磨着她,使她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她干过夜市、到配菜公司送过菜。一次次找工作,又一次次被工作所“抛弃”。传统的择业观在她脑海里已打下深深的烙印,总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家政工作。一次,朋友说自己在做家政,是钟点工,让她去试试。为了生活,她到省妇联家政服务中心报了名。

开始几天,刘亚兰无论上谁家干活,都怕被别人瞧不起。记得第一次去一家干活,拿抹布的手直哆嗦,手心也出汗。直到干完活,走出人家的门,她内心才慢慢平静下来。干家务活要过劳累关。大部分劳动是擦玻璃、清洗油烟机、清理装修后的卫生。几天下来,刘亚兰累得腰酸腿疼,胳膊都抬不起来,委屈的泪水不住地流。随着对工作强度的适应,她逐渐感到不再那么累了,工作也得心应手,心情好起来,天天出门见广识多,一个月下来拿到600多元,使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钟点工服务面对的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在工作中,刘亚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位用户放心、满意。她来到一用户家,用户上下打量她,眼中满是猜疑。刘亚兰始终面带微笑,回答用户的各种提问。她刚拿起一个玻璃工艺品要擦,用户就说:“千万小心,碰坏了你可赔不起。”刘亚兰不在乎这些,而是集中精力,对物品轻拿轻放,适当加快速度,赢得对方好评。一天时间,刘与用户之间加深了解,信任感加强了,以后这家每次用钟点工,必定点名要刘亚兰去,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对一些特挑剔的用户,刘亚兰也以极大的耐心和热心相待。省教育学院有位80多岁的老人,儿女在外地工作。1997年刘就开始在这儿做钟点工。老两口对洗衣粉过敏,让刘亚兰用手打肥皂洗衣服,一周洗一到两次。每次一洗就是一大铁盆,漂洗也要五遍以上。数九寒天,水冰刺骨,手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可她全当是给自己父母洗衣服。现在老人非她不用。

如今,刘亚兰已做家政服务6年,累计做工13000多个小时,工作总是在中心排名第一。每周7天,工作排得满满的,月收入已达千元以上。

问到她做好家政有啥体会,刘亚兰说:勤奋工作不丢人,转变观念不失业。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上篇:中铁二十局西安机械厂研制出压路机牵引车
下篇:多业并举谋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0/200310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0/13/3152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