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多业并举谋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陕西省楼观台试验林场实现林产业多元化新局面纪实

2023年10月16日

一、转变观念天地宽

楼观台实验林场是全省建立最早的国有林场,属省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3.71万公顷,职工近500人。1998年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后,该场遵照国家决策,提出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以实施天保工程为契机,切实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狠抓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以森林旅游为龙头,积极抓好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竹业、林果等替代产业,进一步拓宽富余职工的安置门路。

该场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编制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在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基础上,规划完成人工造林2666.7公顷,封山育林1900公顷,建设种苗基地28.4公顷。近两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600公顷,相当于造林最多的1985年人工造林面积的2倍,封山育林867公顷,建立了北方竹子苗圃、中心苗圃26.4公顷。将森林公园的乔、灌林木划为风景林,原后山木材生产区的森林划为水源涵养林,使现有公益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景观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替代产业、后续产业齐头并进

该场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使全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森林旅游业、野生动物养殖业、竹业大幅度提升,山麓林果业崛起,2001年,该场森林旅游、野生动物养殖业、竹业及林副业的产业结构比例由1998年的6:2:1:1跃升为7:2:1:1。

1982年,该场建立了我国西部第一个省级森林公园,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现已达27487公顷,有4大游园、12个景区,设计各类景观、景点、景物206处,已投资近1500多万元,开发开放景点80余处,改造了仙都饭店、温泉浴池,组建了温泉旅游馆,整修硬化了门户区旅游公路,吸引西安、咸阳和当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兴办宾馆、旅游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10多家,构成了800余张床位的接待能力。森林公园累计已接待国内外游客420多万人次,森林直接收入1700多万元,森林旅游现已成为该场的支柱产业。

动物养殖业是该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3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建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以来,“中心”面积由当初的5.3公顷扩大到147公顷,累计实施野外抢救300余次,收容各类野生动物1600余头(条、只),繁殖野生动物659头(只),曾创一只育龄母金丝猴三年产两胎的记录。2003年,又创大熊猫产双胞胎的记录。同年,从洋县朱鹮站调入朱鹮60只,现已繁育发展到130多只,成为全国朱鹮第二繁殖基地。该“中心”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褐马鸡这“五大国宝”达263头(只),成为世人瞩目的科研、观光焦点。目前,该场在这项发展潜力巨大的项目上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竹业、果业是新兴的又一产业。该场现存活有各类竹子150种,建成了世界纬度最高、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按照产业园和游园相结合的“百竹园”,充分发挥竹子绿化、科普、观赏等多种功能。近几年,在山麓地带营造花椒、猕猴桃经林园82公顷,年产鲜果2万多公斤,成为该场一项新产业。同时建立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基地4000公顷,可培育60万立方米的后备资源,将成为该场后续产业,逐步实现由采伐禁伐天然林向采伐人工林培育公益林转变。

三、生态效益泽被子孙万代

2001年,该场森林林木蓄积达314万立方米,比1998年森林资源调查时的林木蓄积258.8万立方米增长21.3%,按权威部门人士测算,该场每年的森林生态价值可达2.01亿元。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强有力地促进了林场事业的发展,自营收入逐年增多。2001年,该场自营收入仅289.8万元,2002年全年已达350万元,生态建设、林业产业步伐加快,森林旅游收入也同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该场每年可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约1500人,年可获收入约1200万元,不仅给当地拓宽了就业门路,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彰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路,在脚下延伸

楼观台实验林场场长、党委书记赵斌健同志,同时还是楼观台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主任。他1991年到任后提出了“前山抚育造林,后山采伐利用,发展木材生产,开发地热资源,提高养殖业,巩固旅游业、种植业”的经营开发思路,使社会总产值、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取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丰硕成果。职工人均收入向上攀升,由1991年的人均收入2016元,增加到了2002年的13300元,全场仅富余的30多名待岗职工也将逐步恢复工作岗位。目前,该实验林场人气旺盛。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建设项目齐头并进,经济走上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楼观台实验林场通过短短的几年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在多业并举的正确经营思路引领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局面,该场党政领导、全体职工决心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与时俱进,为全面实现林业小康浇铸牢固的基础!

路,在他们脚下延伸……

本报记者 石林 汪砺锋 志成

上篇:勤奋工作不丢人 转变观念不失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0/200310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0/13/31527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