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锋
41岁的张莎是辽宁大连人,现在定居在香港。这个曾参加过1997年度台湾“木棉花小姐”选美大赛的中年女性说得一口漂亮的普通话,她有1.76米的身高和迷人的容貌,给人的感觉她是个依然青春亮丽的时尚女性。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20年前,张莎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小伙子,而且还当过兵,但就在她脱下军装后不久,张莎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做了变性手术,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变性人……2003年4月21日在成都一家酒店,张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年前的那场变性手术终于使她实现了多年来想要成为女人的夙愿,所以尽管这20年来她一直承受着世人的嘲笑和歧视,可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一直无怨无悔。
受欺负他从小就惧怕与男孩在一起
1962年5月23日,原名叫张沙的张莎出生在辽宁大连市一个军队干部家庭,他的父亲是大连一家军队疗养院的负责人,家中有5个哥哥和1个姐姐,排行老七的张沙因而就被家人叫着“小七子”,外面很多人也这样叫他。父母曾告诉张沙,因为家中的男孩太多,所以当他还没有出世时,一家人都希望他能是个女孩,但事与愿违他还是一个男孩。在张沙的记忆中,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他3岁那年父亲就离职在家休养了。1965年夏天,张沙一家从大连迁回家乡湖南长沙定居,张沙在长沙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张沙是十分懂事的孩子,那时候由于家中条件比较宽裕,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几个哥哥都死活不肯再穿,只有张沙从不计较,只要父母叫他穿他就会很顺从地穿上,这样小时候的张沙就常常被妈妈打扮得像女孩子一样,周围的叔叔阿姨也常常开玩笑逗他:“小沙沙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呢?”那时候,父母请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他,张沙说正是这个保姆的一句玩笑话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致于后来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张沙不会忘记,有一次保姆带他出去玩耍时,又有邻居问穿得花枝招展的张沙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时保姆婆婆就笑着说:“我们的小沙沙呀在大人包饺子时总爱偷面玩,后来被父亲发现了就把他藏在裤子中,这样就由女孩变成了男孩。”保姆的话使张沙从此相信自己原本应该是个女孩,只是错投了胎才会变成男孩。
张沙从小就喜欢跟女孩子在一起玩耍,而对男孩则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所以他总是和男孩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张沙说,他之所以不愿意跟男孩子交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在男孩子中总是会成为被人欺负的对象,时常会被其他男孩子按在地上殴打,有时候甚至会被他们坐在身上驱赶着当马骑。“在我的额头上至今还留下有一块伤疤,就是那时候被男孩子打伤的。”上中学后,张沙的这种心理更加强烈,行为也更加反常。他依然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样,而且留起了很长的头发。在那个时代,张沙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同学们无不对他议论纷纷,避而远之,不久后同学们又传出张沙从来不进男厕所……事实上,张沙并不是不进男厕所,他只是从来不在课间上厕所,每次都是在上课时向老师请假去方便。当时已经十几岁的张沙发现自己的生殖器官一直处于没有发育的状态,他为此感到很慌张,就找了很多书来看,从书上知道控制性别的是一种叫“荷尔蒙”的东西,男性有男性的荷尔蒙,女性有女性的荷尔蒙,如果荷尔蒙分泌不足就会造成副性特征发育迟缓。对于自己的这种生理状况,不止是张沙自己,父母也感到十分着急,不知道儿子患了什么病,成天忧心忡忡,仿佛儿子得了什么大病。
张沙心中的压力在一天天增大,他在学校中的处境也更加艰难,同学们都不理他,全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张沙上高中后不久便退学了,他离开了学校。这时的张沙渐渐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好在他的这种念头被家人及时发现了,在生活和心灵上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宽容和安慰,使他最终走出了这种心理的阴霾。
“冒牌女人”成了中国第一变性人
1979年冬天,张沙在说服了家人后去报名参军。他当时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想法,那就是也许到了部队上自己可以找到“治病”的良方。但到了部队,无论是医院的体检表还是入伍新兵的花名册上都清楚地记载着他是一个男人,他为此感到十分痛苦。而特别让张沙难以忍受的是,在新兵训练营里,他每天不仅要和其他新兵一起训练,同吃同住,而且每次训练之后还要在露天洗澡,更是使张沙诚惶诚恐,所以他每天都会等到晚上熄灯之后才一个人像做贼一样溜到澡堂去洗澡……张沙在部队里呆了两年多时间,他并没有在这里寻找到能够治好自己的病的良方。1982年4月,张沙退伍回到长沙。当留着一头披肩长发,还穿着一身女人打扮的张沙来到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报到时,工作人员全都惊讶无比,因为所有的文件和档案上都注明张沙是个男人,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个张沙则显然是副时髦女郎的打扮。正因为这种不男不女的奇装异束,张沙在退伍后很长时间都没能找到工作,甚至连户口都上不了。不久后,想要换一种生活环境的张沙又离开长沙,他孑身来到了刚刚建成特区的广东打工。在广东东莞这个完全陌生没有人认识他的环境里,张沙开始以女性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成为东莞一家中外合资玩具厂的一名“女工”。那些日子,张沙每天都和厂里的其他女工一起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制做加工各种玩具,晚上也住宿在女工宿舍,但没有人知道他是个“冒牌货”的假女人。
张沙在东莞打工攒下一笔钱后,又正好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阮芳赋先生发表的一篇文章,他从阮先生的文章中第一次知道自己患上的是一种叫“性身份识别障碍症”的生理上的疾病,可以通过做变性手术来加以矫治。看完这篇文章,张沙顿时兴奋不已,他连夜就给远在北京的阮芳赋先生写去了一封长长的求教信,而且在信中毫无保留的向阮先生倾诉了自己心中无与伦比的痛苦。张沙没有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阮先生的回信。阮先生在回信中对张沙说,患上“性身份识别障碍症”并不可怕,因为在国外有很多这样的患者通过做变性手术都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实施变性手术在国内虽然还没有先例,但你可以先到北京来做个检查,也许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你。”阮先生在信的最后这样说……看了阮芳赋先生的回信,张沙更是激动得一夜难眠,在他看来也许不用再过多久自己就会迎来做个堂堂正正的女人的一天了。几天之后,张沙毅然从那家待遇不错的玩具厂辞职出来,回到长沙。尽管这时的张沙已经下定了要去北京做变性手术的决心,但这毕竟是件大事,他想在去北京前能够得到父母和家人的支持。但让张沙始料不及的是,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态度都很开明,他们对张沙的选择都很支持。在父母和家人的帮助下,1983年1月10日,张沙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了国内第一例变性手术,我国著名的整形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亲自为他主刀。这次手术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尽管手术获得了极大成功,可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例手术都只能作为内部的医学课题进行研究,并不被世人所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施变性手术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冒很大风险的,所以这起手术只是被记录在了医院的研究资料上。
张沙成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变性人,两个星期后当她离开北京返回长沙时,她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漂亮女人。第一次以女性的身份回到长沙的家中,父母和家人虽然都有些感觉别扭,但他们还是以极大的宽容迎接了她。然而张沙知道,自己的性别改变一定会给父母和家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将要和自己一起去面对和承受常人想象不到的世俗偏见和精神压力。事实上,现实中的遭遇很快就印证了张沙的预感,因为当她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去公安局上户口时,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她经历了很多曲折才最终上成了户口,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张莎。不过使张莎感到无比欣慰的是,父母和家人不仅以极大的勇气和爱心接受了她这个离经叛道的人,而且也从人们歧视的目光中挺了过来。1983年底,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张莎到当时在长沙市最有名的友谊商店营业部做了一名站柜台的营业员。可是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张莎就成了商店里人气最旺的“明星人物”,每天从早到晚总有不少市民来到她的柜台前围着她左看右看。这些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柜台四周,把柜台压得“吱嘎吱嘎”直响。有的人为了能听听张莎的声音,或者看看她的手是长得什么模样,他们就故意要这要那。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眼中,张莎简直就是一个妖怪,不仅天天都有市民来围观她,而且就连商店的很多同事也都对她避而远之,不管是换衣服还是洗澡时都要避开她。面对人们的这种歧视态度,张莎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不堪之中,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爱成往事远嫁香港后闯荡商场
就在张莎最为痛苦的日子里,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她迎来了自己的初恋。对方是一个长得高大英俊、十分帅气的小伙子,对张莎体贴入微,张莎也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在了这个男孩子身上。张莎不会忘记,在那些痛苦的日子里,只有和恋人在一起的时候,她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才会得到几许安慰和温暖,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和这个男孩携手走进婚姻的港湾,让他成为自己生命中永远的避风港。然而,张莎最为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他们的交往遭到了男孩父母的强烈反对,坚决不允许他们的儿子与一个变性女人谈恋爱,更不能容忍儿子要与这个女人结婚的想法。在父母的再三干涉下,曾经海誓山盟要与张莎相伴一生的男孩开始动摇了,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对于自己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往事,张莎说她至今难以忘记,因为她从来没有怨恨过那个男孩,相反一直很珍惜那段感情,是初恋的经历增强了她后来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勇气和信心。
初恋的失败使当时的张莎在心灵上遭受到了更大的创伤,她感到在长沙已经很难再生活下去,决定要真正离开这个地方。张莎在广东东莞打工时曾认识一个姓肖的香港商人,也是张莎工作的那家玩具厂的股东。尽管肖先生要比张莎大30多岁,但丧偶多年的肖先生当时就对装扮成打工妹的张莎很有好感,向张莎表示了爱意。不过,那个时候,张莎感到自己与肖先生年龄差异太大,而且自己又还是个男儿身,所以她拒绝了肖先生的求爱。但现在,一心只想尽快离开眼前这个是非之地的张莎,当她离开长沙又来到东莞,她发现肖先生对自己依然情有独钟。张莎终于答应了肖先生的求爱,1994年他们办理了结婚手续,然后张莎就跟着肖先生到了香港定居……性情直率的张莎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承认,她当时之所以会决定嫁给肖先生,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只有嫁给肖先生,她才能够真正离开自己当时所处的那种被各种流言蜚语和怪异眼光包围的生活环境。“说真的,我当时并不爱他,我理想中的生活伴侣绝不是一个可以做我父亲那样的人。但我想要换一种生活环境,躲避开世俗的眼光,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也不知道我过去身份的地方去生活,所以我无法抗拒到香港去定居的诱惑。”张莎说,跟肖先生结婚之后到了香港,她就完全当起了家庭妇女的角色。然而,这样的生活却是张莎十分不情愿的,毕竟她当时才只有20多岁,精力充沛的她更渴望能够在香港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来。这样的想法在很多香港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在香港,女人主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她们并不知道张莎过去曾经是个男人。而张莎说,她之所以不愿意成天呆在家里与肖先生面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一直没有真正爱过肖先生,她不愿意成天与自己不爱的人相处在一起。
肖先生一直不知道张莎是个做了变性手术的女人,在她生活周围的香港人也都不知道这个秘密。在刚到香港的那些日子,张莎真有一种鸟儿冲出笼子重获自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没过多久就从她的心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纠缠不清的矛盾心理。张莎实际上是个不喜欢撒谎的人,尽管她并不爱肖先生,可她始终感到对肖先生隐瞒自己的过去,这对肖先生很不公平。所以曾经不止一次,张莎想要对肖先生说出实情,然而由于害怕肖先生不能接受自己的这种身份,更怕事情传出去后香港人也会像大陆人一样用别样的眼光看她,张莎最终也没有勇气告诉肖先生自己是个变性人,直到肖先生离开人世他也不知道妻子的这个秘密。在这期间,一个后来到香港定居生活的湖南同乡探听到张莎的住址后,便开始不断地找上门来对张莎进行骚扰。她把要将张莎的身世告诉肖先生作为威胁,三番五次向张莎索要钱物。张莎没有办法,为了守住自己的秘密,她只能一次次满足同乡的勒索,先后被那个同乡勒索去了30万港元。1995年,为了躲避同乡无休无止的勒索,张莎孑身到了台湾,她在台湾开了一家饮食店,一直做到2002年年底。
在台湾生活的几年里,张莎感到是她在人生中最为轻松的一段岁月,她一边经营着饮食店的生意,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1997年,台湾举办“木棉花小姐”选美大赛,张莎看到广告后有些动心了。尽管当时的张莎已经是年近四十的中年人,可看上去仍然风韵犹存,她在几个朋友的鼓动下最终去报名参加了这次选美大赛。“那年的选美大赛有好几百名佳丽报名参加,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可最后我竟然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挤进了最后的决赛。当时不少媒体也很看好我,纷纷追捧我,很多人都认为我会得冠军,但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年龄的原因我被刷了下来。”谈及那次参加选美大赛的经历,张莎至今仍显得十分兴奋,而最让她感到开心的则是,在台湾生活了7年之久竟然一直没有人知道她是个变性人……2002年对于张莎来说可谓流年不利,2月她的丈夫肖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香港去世,几个月后她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面对亲人的离去,张莎在心灵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痛苦,她结束了自己在台湾的生意,黯然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长沙,开始潜下心来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叫《女人梦》的书,如今这本书已经在市场上销售。张莎说她在这本书中要告诉人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变性”实际上只是医学上一个生理的改变,与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的伦理关系毫不相关,作为现代人完全没有必要对此大惊小怪,另眼相看,而应当多给这个“特殊”的群体以理解和宽容,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自由和宽松的生活空间。
(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发和转载,违者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