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后顾之忧——

“405”人员再就业的“心病”

2023年10月16日

“4050”人员是再就业困难群体,“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观念落后”是人们对“4050”人员再就业难的普遍认识。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在牵绊着“4050”人员再就业的脚步呢?记者日前就此问题在西安市碑林区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明显感觉到,“三金”问题已经成为“4050”人员再就业的一块“心病”,能否处理好“三金”的稳定续接是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碑林区工会统计,这个区的“4050”下岗总人数为1712人,其中女性占到60%,下岗时间从1年到11年不等。为了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这个区的工会,劳动部门可谓费尽心力,但收效却不尽人意。截至今年8月底,这1712名“4050”人员中,再就业一年以上的只有514人,从未再就业的仍有513人,即:切实实现了相对稳定地再就业的人员还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前不久,这个区就成立了一家民营餐饮企业,区工会和劳动部门闻讯后多次上门做工作,终于说服这家企业向“4050”人员提供一部分岗位。区工会组织了60名“4050”人员前去应聘,有30人被用工单位选中,而录后到该企业上岗的却只有几个人。其余20多个被选中的“4050”人员不去上岗的原因就是,这家民营企业要求被聘用人员将养老关系从原单位转过来,而许多“4050”人员却认为民营企业不稳定,如果发生倒闭或被解聘问题,他们的养老关系由谁来管?据碑林区工会有关人员介绍,类似的现象在“4050”人员再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许多“4050”人员把“三金”,特别是养老金视为自己最后的依靠。为了确保“三金”的稳固,大多数实际上已经下岗的“4050”人员宁可放弃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而不愿断绝与原单位名存实亡的劳动关系,不去申领下岗证和再就业优惠证;许多领了下岗证的“4050”人员也宁可吃“低保”也不愿在民营企业再就业,因为吃“低保”,养老保险由国家代缴,而一旦再就业,国家就不会负担养老保险金了。

“4050”人员的这种心态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后顾之忧。之其中自然有“4050”人员的主观原因,但其客观存在却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报记者 文锋

上篇:省航空工会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0/2003102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0/22/31557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