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陕西沙苑农场地处大荔县境内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近几年来,农场一班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积极推行场务公开制度,保障职工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他们首先紧紧抓住职工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工作。农场的土地发包和职工灌溉用电一直是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过去农场发包土地由场里定价,分场发包。有多少地究竟是怎么个包法,职工心里无数,下面常为此议论纷纷。1999年4月份,农场发包9000亩土地实行了公开竞标发包。在广为张贴的竞标公告中,就发包地面积、位置、报名、投标办法作了详细说明,做到场内外经营者皆知。在各分场举行的土地竞标会上,有场长及特邀的职工代表出席,还进行了实况录像。由于措施得力,公开透明,农场仅竞标一项就比上年增收27.5万元。鉴于农场每年灌溉用电量大、管理不完善、公开不到位等问题,该场成立了非盈利经济实体电管站,改过去条块管理为直线管理,实行了电价、电量、电费“三公开”,做到电供到哪、表挂到哪、费收到哪的管理办法,杜绝了各种人情电、关系电,不但消除了职工的疑虑,而且电耗也由过去的23%下降到18.7%,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职工负担。
对与职工生活相关的住房与住宅建设、公费医疗报销等问题,农场也实行了公开。去年《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农场成立了职工代表参加的公费报销审核小组。让职工参加监督,同时在工作中坚持先离退休职工后在职工作人员、先职工后干部的原则。实行这种办法以来不但理顺了职工的情绪,还堵塞了漏洞。仅去年5月份经集体审核抽查,就查出假冒虚假药费1.15万元,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利益。
几年来,经过农场一班人的不懈努力,企业三年实现工农业总收入达34574.05万元,实现利润314.1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企业国有资产增值率达到102.4%,曾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田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