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轩
卖茶者说
黄昏时走过灵隐寺西侧的茶叶自由市场,立刻受到了卖茶农妇们的“包围”。她们重新打开了刚刚关闭的各式铁盒,希望从我这里再赚走一点点钱。
左右环顾,我下定一个决心:今天只看,绝对不买。但眼前一个为我连连打开七八只铁盒的农妇说:“大哥,您买二两先尝尝!”我有点动心了,因为她盒中标签上的是“官价”,前一个顾客是按官价的一半买了一些的。何况农妇只要求我“只买二两”,二两中她又能赚到几何呢?
正动心着,不料卖茶农妇弃我转向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女的手中已经捏了几袋散茶。
“哎哟大妹子,你这茶是哪儿买的?”
女青年一指灵隐东面挑担散卖者。
“让我看看,”农妇不容分说,拿过来闻了闻便正色揭穿秘密,“她那茶是去年的陈茶,我这茶是今年新的。”
“证据何在?”男的插话,原来是“天津卫”。
“陈茶倒向光滑的铁盒盖,再将茶叶取走,盒盖亮得像镜子,什么也留不下。新茶倒过之后,用手指在盒盖一抹,上面就有一层‘绒’。”她把二者一试,果然。
姑娘问她新茶多少钱一斤。她报了一个数儿。姑娘给她打了八折,卖茶农妇做狠心状刚要应允,不料男的补充了两字:“——两斤。”
农妇傻了,姑娘惊了,“天津卫”乐了,我觉得有“戏”了。
楼外楼的骄傲
我一个“外地人”,坐进了楼外楼的厅堂。一个“领班”模样的小伙子朝我走来——腰板挺直、台风稳健、喉间那一粒黑蝴蝶结特别醒目。我解释说还要等一位记者,他理解地微笑退下,同时眼色向旁一“甩”,转瞬在我面前,便多了一杯香茶。
我向整个厅堂扫视,发现有六个这样的小“领班”在指挥服务。没“大事”的,他们背手倚墙侍立,在顾客眼中,他们优雅的风度和墙上的国画融成了一体。一旦女服务员忙不过来,他们有的上前斟酒,有的则直接从厨房取菜,右手倒贴背后,左手高擎菜盘,身子微微前倾,眨眼间菜肴就已上桌
后来,我从请我吃饭的朋友处得知,这六名小伙子都是杭州大学的学生,来此“打工”。原来半年之前,楼外楼感到服务人员不够,尤缺那种“风头十足”的领班。恰巧,杭州几所大学的学生受到北京麦当劳从社会招聘“小时工”的启发,便在学生会的统一安排之下,分期分批来楼外楼打工。据悉,麦当劳每小时1.8元,连续工作最长不得超过3.5小时,因《麦当劳法典》明文规定:每连续工作4小时,必须无偿提供两顿餐饮,楼外楼每小时2元,每次连续工作限3小时,但在其前其后各提供一次无偿餐饮。
看来,西湖醋鱼再不能使世人对楼外楼刮目相看了。这些大学生,才是今日楼外楼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