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家长更要重视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

2023年10月16日

如果查阅一下全国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中学生、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2003年5月10日,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三名中学生暴力殴打致死女乞丐李文兰;长沙市某中学初中学生13人组成“朝阳十三少”两年为非作歹,偷抢作案30余起。今年6月份以来,仅我省就发生了4起未成年人杀人的恶性案件。另外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有关专家指出,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在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社会不良环境的熏染,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家庭、学校、社会漠视孩子的心理成长状况,他们的犯罪行为归根结底是其心理扭曲、荒芜、变态的一种曲折发泄。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中,近几年学校和社会做出的努力比较大,而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们对此却不太重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在近期的调查中发现,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儿童教育方面的书。一份对中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显示,有58%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我”,“有时以威严来压制我”。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倾向,认识能力提高,意志也逐渐坚定。但是,他们的生活阅历毕竟很浅,干事情喜从热情和兴趣出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诱惑。特别是当父母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一味靠家长的威严压制他们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在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拉扰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建议父母们在与青少年子女协调关系时要注意他们的心理需要,做到: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家庭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交往;理解、信任、尊重子女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有意识地放手让其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内容,选择子女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在百忙之中,家长应抽出时间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一点教育的技能和技巧;为子女树立楷模,做好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作风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表现,都对子女起着示范作用,能产生深远影响。大量事实证明,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可增进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其充满同情心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陈艳丽)

上篇:“纱海”搏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1/2003111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1/11/3206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