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银锁 翟汪轶
今年国庆前夕,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航空工业618研究所所长张新国博士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大会表彰,并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青春无悔
1982年1月,从西工大毕业的张新国,被分配到地处秦岭脚下的航空部六一八所,在飞行控制研究部任设计员,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主动控制技术(ACT)验证机歼八单轴电传飞控(FBW)技术预研课题组,从事系统控制律的设计。电传飞行控制(FBW)和主动控制技术(ACT)是西方发达国家七十年代后期在飞控领域刚刚开始研究的两项课题,我国航空界紧密跟踪这一技术动态,通过经费和技术的综合论证,把这两项最前沿的技术融入一个课题开展研究。这一机遇使他从一开始就与国际同步,成为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探路者之一,也使他在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就体会到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交通闭塞的圭峰脚下成为他和几位老专家“闭关修炼”的好地方,大家除了吃饭睡觉,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偶然有进城的机会,也是一门心思到处查找国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回忆起当时的感觉,张新国说,像是一场无形的比赛,中国飞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缩短,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艰苦付出。
夜以继日的工作换取了最初的成果,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他与同事合作撰写的论文“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被录入《中国航空科技文献》。八年的青春岁月终于把一个梦想送上蓝天,1990年该项目成功实现首飞,填补了我国在SCT/DFBW技术领域的空白,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承担ACT验证机项目的同时,1986年张新国主持了低空突防飞控系统的方案论证,并担任该课题主管;1987年又担任了机载CIMS项目副总设计师,主持总体方案论证和规划,组织项目开发实施,在其后十年的工作中,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在飞控工程研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1997年度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8年8月,张新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旗下的誓言化作他一生不懈的实践。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