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的婆婆

2023年10月16日

□文/丽英

上初中时,认识了班上一个不爱讲话的男生,在他十六岁生日时邀我们去家里玩,认识了他的妈妈——一位热情、和蔼的母亲,我们管她叫“大妈”。平平常常的一次相识,却延续了一段解不开的情缘。十年后,这位“大妈”做了我的婆婆。

和所有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一样,婆婆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质。尽管家里生活比过去好了许多,可婆婆的一身衣服总要穿五六年,并在我们多次反对下才舍得把它们送乡下亲戚或做成拖把。也总是看见婆婆大袋小袋从姐姐家提些剩饭剩菜回来喂鸡。婆婆退休前从事计生工作,大多数时间都下乡,劳累了大半辈子,退了休也还是闲不住,买些小鸡来饲养,跟邻居要了块闲置的地种了各种蔬菜,自家吃不完,就送给亲戚和邻居。

公公婆婆是第二次组建家庭的老人,可他们却很恩爱,买菜、散步、逛街都形影不离,每年清明他俩都相约着回各自的老家上坟。公公性格外向,爱说爱笑,做起事来慢条斯理;婆婆性格内向,却是个急性子人,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快手快脚,他们相互容忍体贴,彼此恩爱。

我们家除了女儿,就数婆婆最爱吃零食了,被公公戏为是“五香嘴巴”。婆婆在哮喘的老毛病,一吃燥火的东西就犯病,可就是忌不了嘴,公公为此不止一次为婆婆的“犯馋”而大发脾气,也不止一次想着法子把婆婆的炒豆、瓜子转移位置,可婆婆每次都会准确无误地找到,气得公公当众宣布,从此再不管婆婆。可当婆婆再次犯病,最急最忙的还是公公。当然如果生病的是公公,婆婆也会像公公一样,陪着去医院,跑上跑下挂号、取药,回家把药煎好倒出来看着对方喝下。这其间的体贴关爱、相濡以沫,让我们备受感动……

婆婆不但对公公这样,而且对我们媳妇也是一样体贴入微。记得我生孩子的那些日子,丈夫工作忙常不回家,晚上婆婆就来陪我睡,帮我抱抱孩子。我担心婆婆累着不让她陪,可婆婆就像欠我什么似的,睡前就把整晚要用的尿布叠好并放在我好拿的地方;端来煮好的糖鸡蛋和嗽口的温水,每晚都这样,让我感激不安。我和丈夫很爱睡懒觉,有时太阳好高才起床,一开门,门口小凳上总是摆着两碗早点,弄得我们尴尬极了。

我们家住的是一个大杂院,邻居大多是做生意的外地人,婆婆却和他们相处得很好。碰上雨天,她会帮他们收晒着的被子、衣物,有时还帮着照看一下他们的孩子。公公有时埋怨婆婆多管闲事,婆婆总会说:“出门在外做生意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时间长了,邻里之间相处也渐渐融洽起来,当然这全归功于婆婆一颗仁爱之心,融化了彼此的陌生和偏见,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帮助去关爱别人。

有一段时间,丈夫单位的事多,整天都在忙,慢慢地我有了些怨言,丈夫也因此而显得烦躁不安。婆婆默默地看在眼里,就常来帮我洗衣服、带孩子,陪我说话看电视,还一个劲数落丈夫,我知道婆婆是在安慰开导我。明白了婆婆的苦心,倒让自己愧疚不已。每次婆婆都会把丈夫领回的荣誉证书捧在手里看了又看,笑了又笑,一脸掩饰不住的自豪和欣慰。

婆婆真真切切的宽厚仁爱让我们感激和回报着。轮休回家我们抢着做家务,尽量让婆婆休息,出差在外不忘给她老人家捎些爱吃的点心,常用的药,遇到有婆婆爱看的老电影,就租回碟片让她看个痛快……

当然,居家过日子,牙齿和舌头都有碰痛的时候,我和婆婆之间也像许多婆媳一样闹过矛盾,红过脸,好在一家人都是爽直之人,有什么说什么,说过嚷过也就算,谁也不记仇。

每每听到或在书里读到那些刁钻蛮横、爱挑拨夫妻感情的婆婆时,我都十分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位好婆婆。

上篇:生活报道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1/2003112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11/21/32102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